第十五章 传教士(求收藏求推荐)(1/5)
此时东西方在自然科学,人文思想等领域已经有了巨大的差距,以哥白尼在公元1543年发表日心说为标志,近代科学开始在欧洲逐步发展。
伽利略此时还没有去世,他的成就不仅是在力学方面,他更是首先将受控科学实验与数学分析结合的科学家,堪称近代实验科学奠基人。
除了伽利略,此时欧洲正生活着一系列的科学巨匠,意大利人布鲁诺对数学与天文学的研究,英国人培根倡导的科学需要系统观察实验,法国人笛卡尔对数学强调逻辑思维与演绎方法,正是有了这些巨匠,将会在崇祯十五年出生的牛顿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现万有引力。
而在明末清初,中国的自然科学还停留在对传统科学的总结与规律的发现总结,代表便是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或是像赵世祯研究火器那样对具体实物进行研究创造,如同西方科学家那样创造性地研究理论,发展理论的,一个都没有。
就像总结炼丹师炼丹配方可以发明火药,不去研究空气动力学与力学却永远造不出导弹,东西方的技术差距只会越来越大,不加以改变,就算满清不入主中原,大明将来也挡不住船坚炮利的西方人叩关。
此时正是西学东渐之时,已经有些士大夫察觉到了双方的巨大差距,有见识的士大夫此时以学习西学为荣,现在以徐光启,孙元化,王徽等人为代表,这些士大夫都信了天主教,与传教士多有交往。
其中王徽更是明末清初精通力学的机械专家,设计出自转磨,灭火水铳,活台架炮等物,他自称“因读西儒力艺之学,而有感于用穴用气用水用风诸说,恍如开悟,顿克成造种种机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