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春种秋收(七)(2/5)
大胶车由于负荷重,一般由三个牲畜牵引,一个驾辕两个拉套。
农村也把兄弟俩娶一个媳妇的非名义丈夫的那个叫做“拉边套的”。
李之重再小一点时,看到车倌赶着大胶车准备外出时就和小伙伴开始起哄。
“骡子驾辕马拉套,车倌戴着个红缨帽;出门没走二里半,胶车轮胎就放炮。”
车倌听到这不吉利的顺口溜后,提着鞭子边骂边追赶他们,孩子们抱头鼠窜。
后来家人教训,不得这样对车倌儿说。
因为那时候出门是个大事,口彩也需要讨个好的,担心啥坏应啥,李之重们才不再喊了。
古人出门,不管是坐车、骑驴和步行,都讲究一个顺字。
出门看风向是头等大事,顺风好行路,呼气畅快还省力,一路顺风最后演绎为路上顺利的意思。
倒骑驴那不是耍酷,而是避免顶风冒雪,灰头土脸。
关于风向也有个笑话,话说一家之主要出门,打发傻儿子去看风向。
傻儿子不懂怎么看就请教父亲。
“你拿个东西到大门外向上一抛,吹往哪个方向的反向就是风向。”老汉说。
傻儿子出了大门,拎起一块儿砖头向上抛去,等砖头落下后边走边喊,“爹,爹,是上下风。”
拉车的牲畜也有一套“行头”,牲畜脖子上戴的叫套缨子。
一般用破布或柔软的柴草填充,外面用帆布包裹,为的是防止牲畜肩胛被夹骨子磨破。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