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黎明之前(1/5)
东京城内水道多,气温较之别处低,虽已初春,但墙角白霜未化的人家挺多。这年代都是泥土的墙面,即便盖的青砖房子,也有一两堵土墙,难免会有白霜,见刘升月清除的好,喊他进门的人不少。
瓦罐容量有限,刘升月刮满一罐子,本不想再继续,这活儿别看轻松,但腰杆弯的时间长了,那滋味儿,谁试谁知道,太难受了。
有个大娘看刘升月打算走,把家里破了一个窟窿的筐给贡献了出来,拿了些干草铺在底上,再把瓦罐放到窟窿的位置,竟也能用。
刘升月也不知道一瓦罐能过滤出多少东西来,这会儿又能继续装了,干脆咬牙接着干。太阳落山之前,竟刮了大半框,就是腰弯的都快直不起来了。驼着背看看天色,不敢再继续下去,不然今晚不止要露宿街头,还要饿肚子。
拒绝了想他继续刮的人家,扛着框,一路捡些枯树枝和烂木头,走到之前看好的茶肆旁的无人小巷,放下框,去隔壁茶肆借火,店家直接给了他一块烧得通红的炭。
这时代经营生意还没有广告宣传的概念,好的店家多是靠口碑经营起来的,店家都很和气。东京城附近没什么高山,不产柴,城内的燃料都是外地商人运入京中的炭,这里,不管贫富贵贱都烧炭,区别只是炭的好坏。
刘升月谢过茶肆老板,用折来的树枝夹着炭回小巷,把火烧起来。之前刘升月见有人自己带着锅灶和炭,在小巷子里烧火做饭,也没差吏去管,便有样学样。
把从董大处借的瓦罐腾出来,去河里洗干净,打听了井的方向,从茶肆借了个边缘破了不再使用的瓦罐,淘洗干净后,去井边打来两罐水,开始淘洗刮来的白霜。
这个白霜,就是天然形成的朴硝结晶,朴硝经过滤、提纯后,就是中药芒硝,在大宋,被称作玄明粉,受限于工艺,这时候的芒硝并不纯。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