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好”是“杰出”的敌人(2/5)
这时候这个女项目经理自己也有别的事情,就走了。
其实剧组里的人是知道余心言是因为认识程晓,程总,才到公司来实习的,一开始也只是让余心言做点轻快的工作,后来是不知情的人先让余心言开始跑腿买水,买饭,接到剧组的,大家才开始逐步把余心言真的当个“自己人”用。
因为余心言是学外语的,余心言也负责和外国合作的团队确认行程。有一次她在带司机去接外国导演的时候,导演早就在楼下等他们了,正在看一本书,余心言看了那本书几眼,导演告诉他,这本书是《od&n&nreat》。后来路上导演还饶有兴致的跟小会介绍这本书其实出了已经有几年,而他也看过这本书好几遍了,他告诉余心言,这个世界上因为有“好”,所以很多人都没有做到“杰出”,他又说,我们就是因为目标是好,所以很多人永远没有办法达到“杰出”,有的公司,只做到了“好”,那他们可能就会被“杰出”的公司吞没。这些简单的单词凑在一起说的话,余心言都听懂了。她那个时候就一直铭记,“好”是“杰出”的敌人。从那以后她再看的书都是类似纽约时报推荐阅读清单上的书。其实余心言中学时代就看了很多杨绛和钱钟书,但是向导演说的那本od&n&nreat,她没接触过。后来他发现,外国火的都是类似这一类,观点鲜明,干货十足。
在和外国团队合作的过程中,余心言发现自己的英语距离能“和外国人在工作上顺利交流”都还有一定的距离,法语就不用说了,她目前的法语只能够用发信息发邮件,可以查字典的场景,法语对话只能是生活话题,工作里的词汇她都还没有。英语虽然比法语好很多,但要真正想去和外国团队融为一体的合作,她还有很远的距离。
知道自己的懂得少,和意识到自己距离“足够”还有多远,完全是两个概念。另外,她也意识到工作中,最难的一定不是工作,是必须要一起工作的人,毕竟就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喜欢一个人不需要理由”,谁要讨厌一个人,大多情况下也不需要特别的理由。这件事情,在后来的生活中,杨念实际比余心言更早体会到,体会的也更加深刻。
直到余心言实习结束的前一天,程晓也没有露过面。其实余心言从来都没有见过程晓。她只在七八年以后言莉的同学聚会照片上,看见过照片里程晓模糊的样子。
那次北京的实习,她晕倒过,成长过,打了杂,减了肥,见识了无故挑刺儿女领导,领教了谦逊健谈的老导演。余心言回来之后就跟言莉说:“我以后还会上学的,我会上一个名校。”
余心言的意思其实是,她希望以后能认识更多更好、更厉害、能带她不断进步的人。
从北京回来之后,余心言这根本来稍微松快了一点点的弦又紧绷起来了。余心言大一学习还是可以的,虽然奖学金拿的不是一等,但能拿就说明成绩也是前列。上课和打排球之余,她还在做家教。一周的活动排的满满的。
余心言大学四年参加的为数不多的集体活动里,对她影响比较大的就是排球了。
陈与梦和余心言二外都是法语,李希希学的二外是日语,这样陈与梦和余心言两个人就是排球队捆绑出现的了,如果陈与梦能来,余心言就也能来。但他们两个之间有一个来了另一个没来,那肯定是没来的那个自己偷懒了。和排球队一起的生活是快乐而轻松的。
外国语学院女生多,排球在大球里也算是适合女生的一个竞技项目,它的身体对抗较少,技巧要求偏高,速度和反应都可以通过训练,明显提高。虽然没有拿过冠军,但是外国语学院女排基本也可以稳定在前四。排球队是第一个把余心言带出去体验大学必备的“打球宵夜唱k通宵”。其实体验了一次,余心言就在回来的路上,就直接回家了,跟同学们一起玩那么就,当然是好的,但是她还是觉得这样太累了。而且跟一群人,无论他们多么有意思,在一起呆的时间太久了,总会审美疲劳的。余心言这种近乎“喜新厌旧”的性格,在很多情况下也保护了她。
虽然输了比赛的时候,总有队员会躲在洗手间哭,余心言是哭不出来的,她觉得打得不好,配合不熟练,都有很客观的原因。虽然她没有和任何人说过,但从小到大,她出过风头,受过打击,现在的她只想尽自己所有的努力,用这最后几年的大学时光,把该学的东西学好,因为她知道这个世界一定不会平白善待任何一个人。
除了排球比赛,她没有去参选学生会,也没有去参加大学的社交联谊活动认识人。她出现在聚光灯下的次数比在高中的时候少多了,大二有一次,是在院际杯舞蹈比赛上,外国语学院出了一个藏族舞,余心言是领舞;另一个就是余心言大三在已经进入高翻的时候,大四的师姐索菲排的《巴黎圣母院》舞台剧。
这个舞台剧的这个开场可能成为很多观众心里的白月光,开场余心言饰演esralda,唱着法语原版的《héienne》(波希米亚人)浅吟低唱走在聚光灯下,随着节奏扬起,那句“这都写在我掌心的纹路上”歌声落下,转成幕后的合唱,台前的余心言转身,跳起颇有滋味的独舞。这段舞只有四十秒,可没有太多原版可以借鉴,也就是说瞎编也不知道从哪开始,余心言和索菲看了《巴黎圣母院》所有的电影和舞台版本,余心言觉得这个舞整体有新疆舞的灵动,节奏型又很像印度舞。她和索菲一起看了很多其他相近时代的关于法国巴黎流浪吉普赛艺人相关的电影资料。最后索菲和余心言统一了意见,这个esralda既然是吉普赛女孩,吉普赛人来自印度北部,几百年战火中穿越波斯,来到欧洲大陆流浪,所以这个舞虽然没有已经成型的长段的影视演绎可以参考,但是基本可以确定是传统的波斯舞蹈,不是肚皮舞,是传统的波斯舞蹈,可能看起来和新疆某些非维吾尔族的少数民族或者民间舞蹈有相似之处。而且既然是发源于印度北部,那肯定也要有印度北部舞蹈的痕迹。印度北部和我们熟知的宝莱坞实际上风格不同,印度北部舞蹈灵动欢乐,放荡不羁,自由奔放,音乐是轻巧的笛声加上手鼓。另外,大众熟知的弗朗明哥舞就是吉普赛人流浪在西班牙时,西班牙人对他们舞蹈的称呼,所以,虽然今天的弗朗明哥舞和六百年前的弗朗明哥舞还是有差别,但是今天看到的弗朗明哥中肯定有着大量的传统吉普赛元素。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