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不为已甚(3/5)
谋取倭国列岛,并海外荒洲,以熊袭、东鯷人为首,共迁十万众入林邑。可先据避风港湾,修造港津。再筑城圩田,穿渠修路,辐射内陆。如此恩威并济,当可解占人之乱。
熊袭剽悍尚武,后世称“隼人”。乃狗奴国,快速汉化而成。脱离蛮荒,心向大汉。稍后,为蓟王攻掠列岛,一统倭国,立下汗马功劳。亦是继挹娄之后,另一支利于大航海之强兵。
且能耐极苦,悍不畏死。对半岛气候,适应力极强。再加东鯷人,世代居于岛上。亦不逞多让,待林邑为占人、隼人、东鯷人,三族共有。岭南无忧矣。
正如被称为“绿洲熔炉”的西域。大量域外人种的引入,非但没令蓟王失去掌控。反更有凝聚力。究其原因,只因自身文明,已远远不足以适应绿洲的生存。唯有向更高级文明进化,才能通行整个绿洲。作为守护初火的帝国。封建时代的大汉,无疑是时下最高等文明。没有之一(不接受反驳)。
向化自然而然,应运而生。
以此类推。“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待占人发现,无论从神灵到世俗,皆无法通行林邑时。向化必然发生。
十万隼人、东鯷人,足以搅动三南。
言归正传。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蓟王起身罢筵。君臣皆尽兴而归。来日方长。
长安县,西域五十五国邸,一时人满为患。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