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 外征内讨(3/5)
田丰又问“品秩当如何勘定。”
“四辅将军,同九卿,秩中二千石。偏将军,秩真二千石,裨将军,秩二千石。麾下五校,仍秩比二千石。”刘备斟酌言道“幕府僚属,亦酌情升迁。设左、中、右三丞,秩中二千石;左、右二丞,各设左、右二仆射,秩二千石,分掌四都护府,中丞总领辅汉幕府。另设左、右将兵长史,为幕僚之长,秩真二千石,隶属幕府中丞;下设左、右从事中郎,分掌诸曹,秩二千石。军司空、军正,皆为中二千石。”
虽已有准备,然四大谋主亦不禁各自心喜。
单此事,主公之明,便足见一斑。
左、中、右三丞,分掌幕府内外事宜。仿效蓟国左右二相,左、右府丞,分掌四大都护府内政外交。中丞,独掌辅汉大将军幕府,内外事宜。左右二丞,设左、右仆射,计四仆射,分掌各具体事宜。左、右将兵长史,为幕僚之长,乃是中丞属官。换言之,中丞属官,不称仆射,而称长史。必要时,将兵长史,可入四大都护府,代行兵事。
军司空、军正等,皆属营官。自当随辅汉大将军,水涨船高。
众窃以为。贾诩当为幕府中丞。右丞为荀攸,左丞为李儒。右长史为戏贤,左长史为盖勋。傅燮、毛,仍为从事中郎。然俸禄却不可同日而语。
再交由贾诩等人,详加勘定。刘备遂上表朝堂,请立四辅将军。统驭四大都护府。
朝堂上下心领神会。蓟王欲将四方都护府,划归辅汉幕府治下。诚如众人所料,蓟王不争大位,只为开疆辟土,永为汉藩。话说,普天之下,能保国祚绵延,守社稷不倾。唯我蓟王。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