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天下喉舌(2/5)
“‘不其侯’欠债未还,已过六月。子钱家问,当如何行事。”
“哦?”贾诩遂命记室掾,查阅不其侯名录。
记室掾朗声诵读“建武六年(0年),大司徒伏湛封不其侯,食邑三千六百户,城周十里,已袭八代。今不其侯名(伏)完,沉深大度,颇有文才。延熹元年,尚桓帝女阳安长公主,为侍中。”
“食邑三千六百户,因何举债度日。”贾诩又道“继续读来。”
“光和五年,先帝授童恢为不其令。童恢,字汉宗,琅琊姑幕人。到任三年,勤于政事,体恤民情,不其百姓安居乐业。以致邻县百姓举家迁徙不其县定居者,多达二万余户。民尝为虎所害,乃设槛捕之,生获二虎。恢咒虎曰‘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虎狼当食六畜,而残暴于人。王法杀人者伤,伤人则论法。汝若是杀人者,当垂头服罪;自知非者,当号呼称冤。’一虎低头闭目,状如震惧,即时杀之。其一视恢鸣吼,踊跃自奋,遂令放释。吏人为之歌颂,称‘童公审虎’。青州刺史赞曰‘耕织种牧,皆有条章。一境清净,牢狱连年无囚。’”
“此乃大贤也。”饶是贾诩,亦不禁称道。
记室掾又道“不其乃异姓侯。虽得循吏牧守,城周十里,民三万户。然世代只得食三千六百户。不其侯国,亦常省称‘不其县’。其主官称‘令’而非‘相’。”
“原来如此。”贾诩轻轻颔首“换言之,不其侯国,在不其境内。”
“正是如此。”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