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温故知新(3/5)
先帝延熹九年,方士牢修诬陷党人,党同伐异,图谋不轨。“八顾“之范滂因而获罪,被关进黄门北寺狱。先帝遣中常侍王甫审讯。范滂等人身披枷锁,布袋蒙头,列为阶下囚。然当前人被审时,范滂、袁忠却从后向前挤,争先受审。
王甫发现,以为二人争相自首,心中不屑,便斥责道“尔等身为臣子,不思忠君报国,反结成私党,相互褒举,擅论朝政,凭空捏造事端。还不将所有阴谋勾当,从实招来,不得有丝毫隐瞒。”
范滂答曰“我听孔仲尼说“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039。”我等之所以聚在一起,乃‘欲使善善同其清,恶恶同其污’,不料却被人诬陷结党营私。”
王甫又斥问“尔等更相拔举,如唇齿相依。凡遇意见相佐之人,皆悉数排斥在外。此举,不是结党又是何故?”
范滂仰天长叹“古人遵循善道,能为自己求得更多福瑞;今人遵循善道,却使自身深陷死罪。我死之后,且葬在首阳山边,上不辜负皇天,下不愧于伯夷、叔齐。”
王甫遂被范滂,大义所动。在场士人,多得解桎梏。永康元年(167年),审判结束,王甫判众人无罪,范滂等皆被放归乡里。
若单看此事,王甫其人如何,似另当别论。且后又一力促成夏育等人北伐鲜卑檀石槐。亦是为国谋局。
然而。窦武谋诛宦官,事泄,王甫与曹节劫持陛下,杀窦武、陈蕃,再与曹节、段颎等人弄权多年。后杨彪、阳球发其奸,下狱,死于杖下,尸被磔。
王甫其人,生平看似矛盾,善恶难辨。
实则,趋利避害,人之常情。
一言蔽之,不牵扯到自身重大利益关切时,王甫其人,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再看勃海王刘悝。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