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夫复何言(4/5)
三人皆受党锢之祸,不得出仕。今党锢虽解,亦屡受四府徵辟。三人颇多踌躇,故来问计好友郑玄。
不料前脚刚到,蓟王徵辟使,门下督郑泰已后脚抵达。
“上使大名,我等如雷贯耳。”三人笑答。
郑泰名著山东。家中有田四百顷,常不够食。足见为人豪爽仗义,慷慨济困。与蓟王意气相投。初次谋面,便受拜为门下督,更许以辟千石官之重权。“蓟王门下”、“千里留白书”,便是关东,亦多为人知也。
郑泰取蔡邕荐书,双手奉上“我主归国,正忙于稻收,无法亲临。然仰慕之心,丝毫未损。天下播乱,国祚难继。我主欲力挽狂澜,匡扶天下之心,天地可鉴。今,举国皆盼大贤来投,匡扶明主,兴我汉室。万望郑公与我同去。”
郑玄双手接过,将蔡邕荐书细细看完。这便问道“蓟国四少师,皆世之大贤。蓟王何故舍近求远。将二千石之上庠令,授予郑某。”
郑泰答曰“如郑公所言。四少师已入王子馆,无力兼顾太学坛。”
郑玄轻轻颔首“蓟王美意,老朽心领。奈何门内诸弟子,久已跟随,不忍相弃。”
“无妨。”郑泰笑答“我主已在楼桑大溪地,新建街衢,预留宅院千栋,用于安置郑公门内。”
“这……”别说郑玄,便是三位好友亦目瞪口呆。
蓟国良宅一栋,作价百万大钱,天下仍趋之若鹜。且还是在寸土寸金,几无立锥之地的楼桑,豪掷宅院千栋,给予郑玄门徒。须知,单是千栋良宅作价,便是一笔巨款。蓟王何其大手笔!
见郑玄面无表情,郑泰又斟酌言道“郑公门内弟子,皆可落户楼桑。户户得田一顷,若‘学而优则仕’。便是百石少吏,亦可获‘大夫’爵。授田五顷,得五宅,岁俸二百五十石。加官俸一百九十二石,再加春腊二赐,可比六百石州刺史矣。”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郑玄叹道“蓟国善待士人,天下皆知也。”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