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再见太后(2/5)
朝廷更是专设太史令一职,秩六百石。“掌天时、星历。凡岁将终,奏新年历。”“凡国祭祀、丧、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时节禁忌。”“凡国有瑞应、灾异,掌记之。”下置丞一人。明堂及灵台丞一人,二百石。二丞,掌守明堂、灵台。灵台掌候日月星气,皆属太史。
就不知。是掌守明堂、灵台的太史令,夜观天象,先奏报明帝。曰近期有雨,可行大雩。于是明帝登云台求雨。翌日果然大雨。
还是说。本无大雨,明帝登台求之。上苍怜惜,这便普降甘霖。
反正,太史令与陛下之间,必然颇多默契。
试想。大雩祈雨前,陛下必有一问朕欲行大雩,太史令夜观天象,可知何日为宜?
太史令或答明日为宜。三日后为宜。近期皆不宜。诸如此类。
于是,君臣心照不宣,心有戚戚。
窥一斑而知,天文地理的重要性。
正如孔明借东风。如此神鬼莫测之能,与之敌对,岂能不未战先怯?
云台有广德殿。乃是历代帝王寝殿之一。建武二十年六月44年,光武‘风眩’病重。便住在此殿调养。侍中阴兴殷勤服侍。光武帝病愈后,以阴兴护理有功,想封其为大司马,阴兴叩头谢恩,却不就大司马职。阴兴者,光烈皇后阴丽华同母弟也。
此时,广德殿为窦太后寝宫。
云台上转了一遍,刘备居高远望。内城、外郭,气象万千。再看北邙,绵延瑰丽,苍翠欲滴。不由感叹“听闻孔夫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虽未曾登临泰山之巅,今登云台,却也能感受圣人心境。只可惜……”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