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督亢城仓(4/5)
二层、三层、四层与刘备家稍有不同八座仓楼之间,皆用坚木铺满,形成一个硕大的整体大平座。如此一来,在二、三、四层之上,粮仓便成了立柱,大平座上可通车马,兵士往来自如。且有覆道与城墙相连。只需四面围墙,隔成走道、屋舍,二层便可为守军营舍。同样围建回廊,辟箭窗。架斜梯、天梯通行上下。
三层为仓官官舍,四层为仓库要塞,设床弩诸器守城。
圆柱形粮仓,即是粮仓,又是支柱。且自成一体,与外隔绝。即便平座坍塌大火,粮食也无妨。
秦汉仓、库有别。“库,兵车藏也”,“库谓车马兵甲之处也”。库即武库。“仓,谷藏也”。仓便是粮仓。
仓储制度,夏朝便有。至春秋战国,其规模、制度渐趋发达。当时各国都有完备的粮仓系统。它们即是粮食刍藁等物资的储藏机构,又兼具生产功能。是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的重要部门。秦统一以后,更形成了数量众多、体系细密、管理严格的粮仓制度。两汉大体沿袭秦制,按照行政建制从朝堂到地方,建立起多层次、广分布的粮仓体系。
朝廷直属粮仓叫太仓。还有位于甘泉之甘泉仓、华县之华仓,细柳仓、嘉仓等。
除此之外,内廷许多部门另有各自所属粮仓。如大司农之籍田仓、詹事之詹事仓、长信宫之长信仓、水衡都尉在上林苑之农仓、考工之考工仓,太学之长满仓等。
郡、县两级,均有常设之仓。见于史料的有,河内、渤海、酒泉等郡仓。昭帝时一度在边郡设立的常平仓,也可看做郡级粮仓。县属之仓,亦有桓仓、共仓、海曲仓、诸仓、桐仓等。
除此之外,还有边郡守军的粮仓。因受都尉管辖,所以叫都尉仓。又因设在驻所城内,故称为‘城仓’。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