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你懂霓虹语?(2/5)
这样做一个原因是为了突出主体。
电影的主体当然都是人,而世界上不管什么人种,或许阿凡达除外,肤色在色轮上基本上都应该落在‘橙—品红’的范围内,即便黑色人种也是很暗的棕褐色。
而这个范围的对色,就是青绿色。
为了让人脸突出,调色的时候惯用的手法,就是把环境调成青绿的冷色,但人脸仍旧调回正常的肤色。
尤其是胶片时代,局部调色还不那么方便的时候,冷光的环境下,为了不把人脸拍成猪肝色,人物的面部光都是需要单独用一个暖光源去做的。
而且电影拍摄的时候,不光人脸,包括电影道具都要挑选颜色,一般都是暖色道具,可以让它们在青绿的环境里更加显得突出。
当然,还有像杨凡说的那样,烘托气氛。
不仅江南的景色让人有种雾里看花的不真切,很多女神级别的明星,电影里看到,和亲眼看到真人,依然有很大的差别。
越是能打的,真人越漂亮。
虽然这时候的王祖娴已经三十三岁了,岁月已经在她脸上留下一些痕迹,但真实的站在她面前,依然让宁远的小心脏砰砰砰。
除了容貌外,肯定有心理上的作用,就像普通人看女明星的光环差不多,而王祖娴,从八十年代末期的《倩女幽魂》开始,就美出一种高度。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