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大建筑师

第451章 初步方案通过(2/5)

目录

“另外,在没有演出或者比赛的时候,这些场馆也会对外开放,让普通老百姓也能进来运动锻炼,他们同样有购物、用餐等需求,这些配套也能满足他们,所以从商业运营的角度来说,这一计划是可行的。”

日后的奥体中心早就不只是单纯的体育竞赛场馆了,在增加了商业、旅游、餐饮等配套后变成了多物业形式超级综合体,林楼只是把将来的工作提前做好罢了。

当然,商业活动必然会受到时代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影响,2008年之后的奥体中心对现在的北京来说还是太前卫了,领先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就成了疯子,所以在林楼的计划里,这些配套设施肯定会根据现有的经济水平来。

然后林楼又拿出了美国、欧洲一些体育场馆的资料,向他们展示了这种模式的盈利能力,他们这才慢慢地接受了林楼的想法。

“单纯从技术的角度来说,一位设计师或者一家设计单位负责同一地块所有项目的设计,能够保证风格的统一性,减少设计冲突,同时还可以在景观、管线等方面节省成本,是要比每位建筑师负责一座体育场馆要好得多。”

就算是地块整体有一定规划,安排好了管线的入口,但负责某座场馆的建筑师不一定了解临近场馆设计人员的想法,还是会造成一定的浪费,而一名建筑师负责所有场馆,就可以进行统一地规划,从而减少重复、浪费。

同时在采购方面也有便利,同一位建筑师肯定会尽可能地选择同一家企业生产的某种设备或者建筑材料,对工业化生产来说,做得越多,成本就越低,采购价格也自然就降下去了。

讨论结束,林楼还是和之前一样,先让他们试一试,然后自己再拿出自己的方案,或者在他们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但在此之前,一些大方向上的东西还是要先确定下的,所以李庆熙问道,“那么,这个项目要把握的精髓究竟在那里?”

对此林楼也是早有准备,2008年奥运会的场馆建设充分体现“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1990年亚运会的理念肯定和2008年奥运会不同,但这三个方向依旧可以用上,而且也非常合适。

“1990年的亚运会即是中国第一次举办亚运会,同时也是对未来申办奥运会的一次预演,必须让外国人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技、文化、经济等领域的变化,向他们展示我们的实力,改变他们关于中国的固有印象。”

“所以你们在设计这个项目的时候,一定要将这些表达出来,在保证场馆功能完善、美观大方的同时,将最新的科技成果、文化精髓都融入进去,让来参加或者观看比赛的远动员、观众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座属于中国的先进体育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刺激战场之学霸吃鸡 快穿之我在太监文里努力填 六宗录 废柴丑女风华绝代 嫡长女她又美又飒 四大美女之西施拜月 以作家之名 重生之塑造完美时代 哑山 湛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