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灰色

蜀道难(2)(1/5)

目录

加了酒精的汽油,在马力上要差一点,好在,车子走在这样的山路上也开不快,都是抵挡低速,马力不足的问题基本上显现不出来。从昭化到广元,公路还勉强凑合,难走,但能走,几十公里的路花了小半天也就到。

广元可是比昭化热闹多了,路上的哨卡明显增多,而且还有许多身穿制服的人员忙忙碌碌的。李久早就知道广元的情况,这里几乎就是北方的“重庆”。当鬼子占领的华北,从华北一些城市里撤出来的企业走到这里就再也不往前走了。谁能想到,偏僻落后的广元能够在全国抗战的时期迎来一次工业大发展呢?纱厂、纺织厂、机器厂、造船厂、酒精厂、蒸米厂、饼干厂甚至还有从阎老西那里搬出来的军火工厂。广元这里在短短几年间人口暴涨了好几倍。

当时国府划分的运输管理分成了二大部分,分为西北和西南运输管理局,而这两个管理局的分界岭就是以广元为界,广元以北属于西北运输管理局,广元以南归西南运输管理局。之所以选择广元这个地方,就是看中了广元是水陆运输的一个优良连接点。在广元以北,进入陕西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很险峻的山路了,而过了广元,汽车运输要面临着昭化、剑阁那些险道,大规模的运输并不现实,也就是说无法实现像滇缅公路那样的车流如梭的运行。偏偏在广元,就有一个水路码头,通过嘉陵江水,可以把物资直接运送到重庆,或者说重庆那边的物资,也可以通过嘉陵江直接朔江而上,在广元在转装到汽车上。从而为在陕西和鄂西的部队补给。只不过西北运输管理局的规模比西南管理局小多了,根据史料记载,1940年以前,在西北各地运行的车辆不超过600辆,就是到了抗战结束,整个地区的车辆也没有突破千辆。而西南局那边,光是西南局直属车队的车辆就超过了3000辆,加上民间运输和其他方面的车辆,高峰时期车辆超过了7200辆。

让李久把肠子都悔青了的是,他完全可以在重庆找一条民间的木船,把汽车开上去,然后朔江而上到达广元,偏偏自己把车从重庆开了过来,不仅浪费了汽油,而且还绕了个大圈子,在时间上一点便宜没占着,还搭上了那么多汽油。人还累的半死,这个亏可是吃大了。

嘉陵江上的水运真的有那么厉害吗?厉害啊,根据统计,自打川陕公路开通以后,广元就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船厂30余家,每年制造的运货木船高达300多艘,抗战结束时造出来的大小船只超过了2000艘!堪比是四川的“大运河”啊。

水运的优势就是载重量大,一条稍微上点档次的木船,载重几十吨不是问题,十轮

大卡在陆地上看着吓人,可开到船上,那真是不算什么。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嘉陵江的水运,历来是巴蜀地区通往北方的重要通道,我们大家能够直接知道的就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名句,李白说的这个蜀道指的就是从剑门经广元出川的古道。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祖先发现了利用嘉陵江的水运,直到解放的时候,嘉陵江上的航运是可以直达重庆的。可是,嘉陵江的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差距非常大,丰水期的时候,可以轻松的航行500吨以上的船舶,而枯水期的时候,最多只能走一些木划子,载重几十吨而已。为此,解放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让嘉陵江中上游渠道化,二是在南充修建了多级航电结合的水利枢纽,目前,这里的水运已经今非昔比,千吨级的船舶可以常年航行在嘉陵江上,从广元出发的船舶可以直达上海……

后悔归后悔,李久也没有办法,他毕竟是第一次到南方来,他的地理知识也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偷学来的,此时要让他说出海南岛的大体状况都困难。叫李久更是郁闷的是,广元这里有汽油,虽然不是公开卖的,可李久知道,花点大洋肯定能买到。这些汽油是西北运输管理局从重庆那边弄过来的,由于西北运输局的车辆不多,尤其是过年期间,过来的更少,所以,找他们买点汽油根本不是问题。西北局还有一个特点,他们的许多物质并不是从南方运输过去的,尤其是1940年以前,他们的物资的从西北迪化从苏联运过来的,所以,他们的汽车跑的最多的是西北兰州到西安这条线,而兰州机场早在驼峰航线之前就已经开始大规模的从苏联向中国空运物资了。对于苏联来说,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1938年1月,苏联援助中国的500辆汽车,载着中国购买的1500吨汽油,从迪化(现在的乌鲁木齐)出发,硬是在没有公路的戈壁沙漠里“压”出了一条路,其后,国府下令紧急修建甘新公路。这条甘新公路说是1939年“全线通车”,可是在修建的时候,当时的地方政府官员大肆的贪墨修路款,严苛的压榨当地民工,很多路段都属于“季节性”通车,直到1943年才算是真正的“全线通车”。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念尘一落 柯南开局变成水元素 斗罗之雷霆白龙 商界巨鳄斗不过创业小白 皇爷追妻记之冰山美人 我才不要暗恋他 我的梦境异变了 在异世界当公主我表示很赞 夏日遗梦之我魂穿到仙侠剧里了 电竞经理从保级赛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