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打劫(1)(1/5)
山西票号也叫票庄,其总号并不是在山西,而是在北平。之所以被叫着山西票号的原因是,票号首先由山西商人发起组建,其次,在经营票号的多为山西人,故被称为山西票号。所谓票庄是介于钱庄与现代银行之间的一种民间金融机构,在晚清和民国初年,现代银行业出现,极大的压缩了票号的业务空间和生存空间。
不过票号也有票号的好处,票号出具的银票是实打实的以银元为基础的,实力雄厚的山西票号在其全国的业务范围内可都是通存通兑的。比如,你在北平总号开出的银票,就是到了昆明同样可以兑现银元。只是,到了民国初年后,现代银行业兴起,同时钞票的出现使银本位的票号几乎无法生存,许多票号不是倒闭就是倒退回去改为了钱庄。根据记载,最后一家票号于1934年歇业。
可是实际上,票号在改头换面之后仍然存在,比如,乔致庸创立的“大德通票号”早在1932年就改为了银号,表面上是个类似小型放贷的钱庄,经营的也是法币之类的纸质钞票,可是在私下里,银元仍然是各类大宗交易的主要通货,就是在蒋介石下令禁止银元流通的时候,他奖励部下的不还是大洋吗。
进入全面抗战之后,在国府区流通的是法币,在日战区里流通的是什么?最早的时候是华北伪政府发行的法币,可是没过多久,这个法币老百姓就不认了,有实力的商人还是使用银元和银票,而老百姓没有银元,有的使用银毫子,有的干脆就以物易物,形成最原始的交易模式,这也是为什么马二狗建议从青岛和天津贩来货物换取本地粮食和土特产的道理。老百姓没有银元买东西,只能换。而换出去的山货和皮货,到了北平天津都是获利数倍。用布匹和小百货换回来的粮食也是有利润的,事实上马二狗他们是利用工业产品对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两头获利,把利润换成征粮的指标,就是这样,马二狗在天津的合伙人也没有少赚。
山西商人历史上叫晋商,追根溯源可以追到隋唐时期。据说当年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在太原起兵的时候,就有一个大商人武士彟用财力大力支持,这个武士彟可算的是晋商的鼻祖了,最后做到了工部尚书的大官,当然,武士彟没有他女儿有名,他的女儿就是大名鼎鼎的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山西商人发展到了抗战期间已经式微,可是不等于山西就没有名人了,孔祥熙是从山西走出去的,还有一个人就不得不提,那就是阎锡山。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