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输赢(2/5)
“蕴生,不要再说了,慎言!”
黄淳耀被看破心思也不多想,却忙是解释,但却被候峒曾按了按手背,压了下来。
“唉——国之神器传之正统,长幼有序,伦理有别,岂因有才而居之?岂因恩宠而更之?汝不闻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呼?”
候峒曾见黄淳耀还想说些什么,不禁叹了口气,将一连串的问题问了出来,更提到了万历年间神宗皇帝的皇长子和皇三子福王之间的国本之争。
这件事发生在万历年间,万历皇帝因为宠爱郑贵妃,连带着郑贵妃所生的三子福王都跟着受宠,而其皇长子朱常洛(明光宗,崇祯皇帝老爹)万历皇帝则是不喜,万历皇帝甚至和郑贵妃立下海誓山盟,要封皇三子福王为太子,立郑贵妃为皇后。
可是那些大臣们不同意,因为根据祖宗之法,有嫡长子者则立嫡长子,无嫡长子者则立长子,福王身为老三,他前面还有个皇长子朱常洛呢,这些文臣们岂能容忍万历皇帝如此作为?
于是皇帝和满朝大臣关于立太子的问题上,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国本之争,其结果大家也看到了,大臣们赢了,崇祯皇帝的老爹成功上位!
可是这场国本之争所产生的危害有多大呢?
具史料记载,一场国本之争,共逼退内阁首辅四人(申时行、王家屏、赵志皋、王锡爵),部级官员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员人数达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罢官、解职、发配充军,整治。
而造成这件事的另一方万历皇帝,则感觉自己更加委屈,甚至悲痛欲绝,他感到自己虽贵为天子,而终被群臣所制,最终和大臣闹掰,逐步对朝政失去兴趣,开始怠政。
万历皇帝怠政所产生那些后果呢?
首先,内阁、地方官员的缺官现象频发,朝廷的正常运行被极大的破坏。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