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民族脊梁(吐血再来一章吧)(2/5)
就义前,发现其兄头巾掉地,遂拾起为已气绝的兄长重新戴好,再于其兄右边自缢身亡,年仅二十二岁。
据说黄淳耀、渊耀兄弟俩自缢时,口喷鲜血溅入墙砖,久久不灭,因淳耀号陶庵,故后人有“陶庵留碧”之说。
至今在嘉定还能看见此处纪念碑。
朱慈炤看着眼前这三位又是哭,又是笑,又是骂,心中不禁敬佩不已,在很多文臣武将都争相投降的时候,三位名声不显的人物站了出来,他们虽然不是高官王侯,没有显赫的身份,但心中的那份家国担当却是高官王侯们所无法比拟的。
即使身死,亦是无悔;即使身首异处,也要同暴强争上一争!
人们常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可在家国民族面前,能有虚与委蛇,能有苟且偷生吗?
我们不缺少聪明的人,像吴三桂、洪承畴、孔有德等大批降了螨清的不是聪明人吗?他们是。
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的是这种聪明人吗?
答案是不需要!
无论是在21世纪还是现在,朱慈炤永远相信只有这些敢于在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人,才民族最后的脊梁。
长长的舒了口气,平复下自己的内心。
朱慈炤仔细打量起这三人来,见一位在五十岁左右,一位在四十岁左右,一位在二十岁左右,完全和史料中记载的相符。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