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大顺政权积极和消极的影响(4/5)
于是朱慈炤决定实行他的计划——搞点银子花花。
那天津城里哪里钱最多?
自然便是李自成的大顺政府了。
所以朱慈炤便盯上了这大顺朝的节度使公署。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转眼间天色便暗了下来,朱媺曦手中的熟面狗头也已经丁点不剩。
朱慈炤一路溜溜达达,终于来到了那天津巡抚公署,现如今的节度使公署附近,虽此时天色已经暗淡,但是那节度使公署前仍旧热闹非凡,细细看来,竟是一名名衣衫褴褛的农人在此排了长长的一队。
他们不安的排着队,皆急的抓耳挠腮,每当前面一人在那门前的文吏那领了文书,按了手印,又盖上了大印之后,后面的排队的那些农人皆一脸羡慕的看着其离去,然后掰着手指头数一数到自己还有多少人。
史载,李自成大顺政权的官员每到一地,皆严格的实行李自成的国策——追饷,不仅拷问当地士绅大户,把人家的银子榨光,而且还把人家的地统统没收,然后分给无地的农民。
这种牛比的做法,产生了一个积极的效果,那就是在崇祯十七年正月到崇祯十七年4月份,李自成占领的整个黄河流域,竟然没有再发生过一起盗匪横行、霍乱乡里的事情。
山东、山西、河南、京畿等地,一时大安!
但是被害苦了的缙绅阶级可不愿意就这样沉默于历史的洪流之中,毕竟他们作为整个明朝的举足轻重的力量,怎么会如此被轻易消灭呢?
于是在四月份李自成败走西安之后,没了兵力支持的大顺各级官僚,被当地缙绅杀了个干净,他们中的各级官吏﹑致仕官﹑封赠官﹑捐纳官以及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生员再次迅速接管了整个黄河流域。
可是随着缙绅阶级的卷土重来,农民起义又出现了,只拿山东一地来说,便有武定州(今惠民)、高苑、章丘、济阳、历城、莱芜、泰安州、蒙阴、费县、沂水、安丘、昌乐、文登等十三路农民军起义。
可是农民起义怎么办呢,黄河流域的缙绅阶级在大顺军西撤之后,决定向南明(五月份小福王朱由菘在南京被武将拥作监国)求救,但是福王小朝廷是被武将拥立的,根本调动不了军权,那些武将们也不愿舍弃繁华的江南北上,所以,福王小朝廷一兵未发。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