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大明的奸臣(2/5)
山海关总兵高第见黎玉田默然不语,忙上前招呼道“黎公,夜间寒气重,快进房中歇歇脚吧,也暖暖身子。”
黎玉田这才拱了拱手道了声谢,然后去房中暖和去了。
高第则在山海关门口,协调着关外民众等往关内撤。
历史上,高第也是一个不忠之人,但是他到现在也未曾想过要降了建虏,后来还和降清的吴三桂打了一仗,虽然最终也降了清。
不过吴三桂就不一样了,史书记载,勤王的吴三桂还未到京城,便听闻了京城已经失陷,然后崇祯皇帝自缢的消息,一时举步不前,这时吴三桂已经想到了投降,他和早已降了的清朝的舅舅祖大寿有书信往来,故而吴三桂在等,在等降谁的好处更大。
接下来,便是历史有名的桥段了,当时吴三桂本已经接受了李自成的招降,李自成也已经派了明朝降将唐通(在居庸关和太监杜之秩降李自成)前去接管山海关,但是不曾想吴三桂听闻了北京城中爱妾陈圆圆被掠,突然反悔,然后率兵回山海关攻打唐通,接着引清兵入关,降了螨清。
这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桥段,但真实的应该是吴三桂听闻了李自成在北京城内到处拿人追饷之举,又误信了其父亲吴襄被李自成追饷打死,害怕他回去会被李自成暗害,故而降了清朝。
但也有人说,吴三桂早就有降清之意,崇祯十六年春天,清军第五次迂道攻打明京师,吴三桂奉命入关,驰援京师,行军迟缓,到达时清军已退,虽然没有降清,但是已经给自己留出了降清的后路。
崇祯十六年九月,清军绕过宁远,打下后所,前屯卫,中前所,前后七八天,三座城池全部失陷,但唯独吴三桂的宁远,清军丝毫未动。
且当时的吴三桂除了降李和降清,还有第三个选择,那就是率军南下,以他的兵力,南下之后在南京找个小皇帝登基,自己封个公还是很轻松的,顺变还能把持朝政。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