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党争(4/5)
“信是学生给马瑶草的。”半响没说话的姜曰广冷冷一笑,说道:“原本是要借此事离间马瑶草和史道邻,使道邻能痛下决心,一举歼除福王身边的小人。现在看来,这事真的是要弄巧成拙了。”
“唉,怎出如此拙计!”
“这一下真的是要坏大事了!”
面对同党的指责,姜曰广也是不以为意,只是沉声道:“没有这事,马瑶草依仗着拥立之功,不图内阁之位?此人非我东林同志,迟早决裂,无非早晚而已。老实说,学生不担心别的,就担心马瑶草入阁后,道邻会以大局为重,与其虚与委蛇。大明落到眼下的这局面,便是因为奸邪太多,正义不扬。今后我同志绝不可再与此辈妥协,定要与之相争到底,再现天启初年正道盈朝的局面,则大事仍当有可为!”
这算是东林党在明朝覆灭之初的一种想法,虽然未必是姜曰广亲口所言,但大抵是代表了南京东林党人和复社同道的态度。
在他们看来,崇祯朝的一切失误和失败,一则是皇帝过于乾纲独断,二来就是有周延儒,温体仁等小人之流当朝。
若举朝都是东林同道,大明的大局何至于崩坏至此?
从马士英违抗东林意志,与四镇一起拥立福王的那天起,决裂就不可避免了。
马士英本人倒是想与东林和衷共济,争权之后共同对抗流贼和东虏,但东林不可能同意,也绝不可能放过他。
其后阮大钺之事,南来太子之案,无非就是东林党的这种情绪和做法的延伸和发酵。
在内阁中对史可法的排挤,姜,高等人对马士英的排挤和对抗,还有很多情绪化的决断,由来原因皆是出于这种考量和决心。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