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游说花案(3/5)
“那老夫就不揣浅陋,斗胆说了呵!”周邦彦笑道,“你这等画法,乃文与可所创始,东坡所继承,对不对?”
师师点了一下头,周邦彦继续侃侃道:“可是当日东坡自信太过,竟然不给竹子画节,想来你也已知其病,故而加上了竹节!唐时书法以法度为胜,我朝书法以意趣为胜,绘画亦是如此,如那吴道子严谨工整,笔笔到位,丝丝入扣,画艺之精,令人叹服!然其画虽真,却也乏意趣,可谓形有余而意不足,他所绘之人物,专在酷肖形似上,不够潇洒放逸。我朝诸贤力矫其弊,从而创出一种以意趣与笔墨为主的画作,真可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然则其中分寸殊难把握,或不足或太过!东坡便是如此,他天才高,收放难以自如,其书法、绘画皆有放逸太过之病,师师,你可同意老夫此说?”
“呵呵,眉公天纵英才,不屑于为书家或画家,总以随心为要!”师师倩笑道,“何况眉公事务繁多,无法在这些事情上花费太多功夫,他也曾自言‘吾虽不善书,知书莫如我,苟能通其义,常谓不学可’,我等又何必太计较呢?”
“正是这话了!”兴致高涨的周邦彦拍了一下桌子,“当日那米元章到黄州求教东坡,东坡一见米书,便知他只是学了唐人以来的笔墨,未曾追步高古之法,遂点拨了他一二。自此后米元章便知晋人之法,转益多师,书学高古,终成一代大家!”
“呵呵,我学书也是受了眉公启发,所以多年来临摹官奴【3】之作,才偶得一些进益呢!”
“可你那眉公自己不怎么学高古之法啊!想来你正是看出他此病,你的笔墨才能收放有度,在分寸拿捏上就掌握得极好,你人聪明,且勤勉,所作又发自至诚,自然不同凡响!”周邦彦捻须笑道,“实不相瞒,我观官家的书法与画作,也兼具形、意二者之长,卓然一代大家啊!”
师师噘了噘嘴,赧颜道:“看学士说的,怎么能拿小女子与官家做比,我才有几方眼界!”师师心里还是有些不服气的,于是补充道:“官家秀衮披体,玉食万方,合一国以奉一人,内府所藏之富,我辈岂敢望其项背?”
小芙进来,给二人奉了茶,待用过了茶,周邦彦忽而笑道:“如今市面繁荣,凡各色店铺,无不争相购置书画做装饰之物,以师师你这等手笔,依老夫来看,出手一次,总该在五百两上下才确当!虽说从来没有靠售卖书画为生的行家,可如今却不同了,有朝一日,师师你恐怕还可以靠这桩营生立身呢!”
此话一出,师师立即来了精神,能多赚点钱或者增加一种傍身之技自然是好的。师师对于当年东坡先生的穷困一直耿耿在怀——想当初,东坡先生厌倦于官场的气氛,也不愿跟弟弟分离,一直有归隐之志,想要盖一处宅院同子由比邻而居;可是他收入微薄,一直未能如愿,只得空叹“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再有那苏老泉,一介布衣,半生漂泊,求官而不得,生计困窘,多年来一直想在洛阳定居而苦于囊中羞涩。
师师明白,即使自己将来不能有一个理想的归宿,若是钱财上宽裕些,也能多一份逍遥自在,而且还能帮助别人。
不过师师有些不敢相信周学士的话,于是轻笑道:“学士说笑的吧,我的画作若是拿到市面上,一百两顶天了!若是临摹名作,不具名的话,二百两倒有此可能,呵呵!只是太过辛苦!”
“凡世人有几个真正懂得丹青之道的?无非是跟风罢了!”周邦彦一扬手道,“见你名头大,自然会来争相出高价购求!别说你有真才,就算没有,却薄有虚名,那也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呵呵。”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