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七十大宴(3/5)
日上三竿以后,客人们三三两两地到来了,重要的人物都被安排到了大厅里,大约有二十多个,其他客人则被安排到了别院,女眷们大都被安排到了后院,由蔡京的续弦陪着。
蔡京坐在大厅的主位上依次接受大家的祝贺,此时蔡家的鼓乐与家姬们已经纷纷上场,在各处演出着乐舞!对于这样浮华喧闹、奢靡无度的场面,师师早已厌恶透顶,只想着赶快结束,那王黼听闻过师师的艳名,所以非常高兴,在酒宴时情不自禁地多喝了几杯,醉意上来居然开始搂住师师哼唱起来,一时间近乎成了大家的笑柄。
那高俅本是个市井出身,精通各类的酒桌把戏,所以与崔念月玩起了猜拳的把戏,结果赢的时候少、输的时候多,只是他酒品有些差,所以引得崔念月不得不给他强灌下去,众人也都乐得看热闹。为了助兴,师师与崔念月等人都相继献唱了几曲,一时间众人的醉意更浓了,好些人都开始轻薄起来。
眼看着已经到了正午时分,只听一声内官尖利的高喊“官家驾到”,顿时鼓乐和喧闹声都消歇了,蔡京带着几个儿子盛装出迎,其他人都伏地跪了下去,那已有七八分醉意的王黼顿显丑态,居然在跪地时一头栽倒,师师怎么也扶不动他,只得请来蔡家的两个女佣来扶住。
徽宗着一身皇帝常服,上为红底淡黄色团龙窄衫,戴朝天幞头,下穿白靴,在侍卫亲兵的卫护下,徽宗踩着金黄的地毯步入了蔡家的主客厅,只听蔡京跪下高呼道:“今日陛下亲自驾临老臣的敝庐,实乃老臣无上荣光,请受老臣一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继续阅读!
众人也都跪着山呼万岁,徽宗亲自扶起了蔡京,温语道:“今日是卿家的七十寿诞,人生七十古来稀,卿家也算是高寿之人了,来,朕敬卿家一杯寿酒!愿卿家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徽宗的身边还跟着两个穿男装的宫女,皆着左右开衩的蓝灰长衫,内襦淡绿,裤长、靴白,其中一位宫女端过来一个官窑酒壶和两个酒杯,徽宗亲自斟满了酒递给蔡京,蔡京装作诚惶诚恐地接了,然后君臣对饮了一杯,蔡京饮罢,再次跪谢道:“陛下隆恩,老臣定以死相报!”
待徽宗就坐后,他微笑着对众人说道:“今日朕也来为太师助兴,朕出个对子,谁若是对得上来,对得妙,朕必有重赏!”
郑居中近前谄笑道:“那就请陛下出对吧!臣拼了老命,非得这个彩头不可!”
“好,那朕就说了!”徽宗缓缓说道,“大家听好了——相公公相子!”
徽宗话音刚落,满座惊为神对,一时间皆面面相觑,那郑居中做抓耳挠腮状,逗得徽宗哑然失笑。
众人里或许有捷才,只是不敢来争抢这个风头,或许真的被难住了,师师自己勉强先想出一个“驾车车驾临”,但没有胆量在御前造次,何况自觉并不工整。最后,还是蔡京献出了一个绝对儿:“人主主人翁!”
“妙,妙啊,看来还是太师高才!”徽宗拍手笑道,忙命人将得胜的彩头赐予了蔡京。
有识货者一下子就认出了那彩头竟是一方当时已经非常罕见的端州贡砚,而且还是“端眼”呢!众人不由得一片艳羡之声,其中头脑灵活者忙站出来谄媚道:“宝剑赠英雄,宝砚赠书家,当真世间佳话!”
师师久操翰墨,其实也了解一些端砚的事情——砚台须兼具实用与美观两大功效,制砚之石首先要求细腻,能发墨,这样磨出的墨汁就不会粗而有颗粒,书写时不会在纸上留下墨渣;除了细腻之外,砚石的质地还要求不吸水。此外,上面如果有着美丽的石纹或肌理,再加上精湛的雕刻刀功,那就是极品了。诸名砚之中尤以端砚为首,其中最精良者之上还有粒粒圆形的石髓,如同人眼一般,被称之为“端眼”;还有的上面有鱼脑冻、柳絮状、火烙印状的纹理,这类皆是上品,极受文人墨客的追崇。由于储藏量有限,到了徽宗大观年间时,端州的矿石资源几乎告罄,当地官府不得不请求同意封闭产石的岩洞,如此一来,端砚的身价更是与日俱增,乃至变得一砚难求了。
师师的砚台是一方红丝砚,也可谓佳品了。此时让师师最好奇的,其实还是徽宗的相貌,可是由于中间站立着几个侍卫和内官,所以她与崔念月等人都看不清徽宗的模样,而且她们也不敢太明显地抬头张望,一时间都紧张得手心有些出汗。由于离得远,加上屋子里有些响动,蔡京与徽宗的对谈也未听得太真切,何况徽宗一行人来去匆匆。
徽宗待了还没一刻钟,说了还没几句,在扫视了一番客厅后,便对蔡京笑道:“好了,不打搅卿家与宾客们的雅兴了,朕就先告辞了!”说罢,就起驾回宫了。
到了下午的时候,很多客人都告辞而去,王黼也被家丁抬走了,剩下的高俅等人带着崔念月等姑娘去了那偌大的后花园游赏。师师有些累了,正坐在客厅的一角休息,这时只见几个家姬搀扶着蔡京又回来了,蔡京坐在椅子上正正了衣冠。
“让他进来吧!”蔡京对管家蔡升说道。
随后一个约摸四十岁上下的男子大步流星地走进了客厅,师师细瞧了瞧,心里盘算着此人定是蔡京的长子蔡攸!到此时师师才想起来了,今天一天还没见过蔡攸呢,听闻说父子二人不合,看来是真的了。
那蔡攸进来先行过了一番祝寿大礼,之后便一副不情愿的模样道:“父亲大人多担待,只因署中有要事,所以耽搁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