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罗汉寺夜会(2/5)
也就是说,钓鱼城这边在台面上只出售土豆,交由重庆酿造。
将来就算元廷查下来,也只能说是宋人方面粮食过剩向处出售,而且价格不高,对宋六城的民生几乎起不了什么作用。
第一批两万斤的土豆很快就运了出去,这个时候,重庆酒坊连灶台还没搭起来的。
但,却不是赵维心急,而是切不鲁花着急。他急于把外面的东西运到钓鱼城来售卖,好早分钱。
对此,钓鱼城这边当然是求之不得。
而且,这第一批土豆还是赵维亲自运到碚州,交到碚州元军手里的。
甚至宁王殿下还搭了个便船,坐着元军的军船,大大方方地进了重庆城。
而这次进城,也不是“视察”酒坊,乃是去见一个人。
自重庆府的两江码头下来,赵维对这座城颇有几分好奇,毕竟两世为人却是头一次站上重庆的土地。
只见除了码头的一小块平地,剩下的不是上陂就是下陂。
出了码头更有意思,房顶在脚下,头顶上跑大车,山城之称名不虚传。
宋元之时的重庆府城,也就是后世的渝中区所在。
两江汇流于城下,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河洲。地形上和钓鱼城很像,却比钓鱼城大上不小。
由于山城路不平,所以重庆的交通大多依赖漕运,最繁华之地也都集中在码头附近。
赵维在码头前街寻了家还算体面的客栈,要了一桌好席,两间上房。和王胜大吃一顿之后,又美美地睡了一宿。
第二天又是吃睡一天,直到傍晚才下楼出店。
打听了路边百姓,寻着并不算远的治平寺而去。
“治平”二字,乃是两百年多前北宋英宗的年号。
按理来说,如今改朝换代,旧宋年号应该有个避讳,改一个不那么招惹是非的寺名。
可是,在这一点上,元人还是很开明的,并不觉平治有何不妥。
况且,在重庆人中,也很少叫治平寺,而是沿用一个更直观的名字——罗汉寺。
寺中有两个罗汉洞,洞中依山雕有罗汉造像,因而得名。
因已近黄昏,罗汉寺中香客甚少。赵维多添了些香油钱,让寺里的和尚就不要再放人进寺了。
和王胜一起踱步进了罗汉洞里,看十八罗汉。
过了好久,天已经擦黑,洞中有和尚点了灯,王胜才突兀一句,“来了。”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说完,便朝洞外走去。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