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孟子舆论邹国(5/5)
面对孟子舆的提问,太子并没有像邹王一样生气,而是露出了若有所悟的表情,他沉默半晌后,不顾邹王吹胡子瞪眼,拱手一礼,恭敬地向孟子舆拜道,“还请先生教我。”
看见太子虚心求教,孟子舆脸色缓和了不少,他语重心长道。
“太子啊,你要谨记,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
“饥荒时,你的官员都是那样对待百姓的;现在打仗了,你的底层士兵逮着机会反过来这样对待你的军官,这有什么问题吗?难道不是很正常吗?”
“以杀止杀,以暴制暴,用严刑峻法镇压百姓,这是最错误,最不可取的做法。”
“太子啊!你不应该怪罪你的子民,更不应该动不动就说要杀他们。百姓不护卫国家,这不是百姓的错,而是你父亲的治国方针错了。”
“不过只要你现在想清楚了,开始实行仁政还不晚。老百姓都是最淳朴的,只要你对他们付出真心,他们就会回心转意忠诚于你。”
“你对军官好,所以他们才奋勇杀敌,报效君恩;那么如果你诚心诚意实施仁政,对底层百姓和士兵也好,以后再打仗时,他们就必然也肯为国尽忠,舍身忘死了。”
时来天地皆同力,命去英雄不自由。
这句话也可以用来描述凡间君王,描述民心向背。
如果民众拥护,哪怕君王已经垂垂老矣,坐都坐不起来了,他的一个眼神,也能取千里之外的大将军的性命,他的一根手指,就能牵动千万人的荣华富贵。
可是如果民众不拥护,哪怕君王年轻力壮,武功高强,怕也是连一个大臣都使唤不动,说不定哪天,还会憋屈地死于内侍之手,淹死于粪坑之中。
孟子舆讲的,浓缩起来,便是如果君王要想百姓拥护,就必须学会推己及人。
凡事不要亲历亲为,学会借他人之势,用他人之力,让万民心甘情愿被差遣。
这,是真正的帝王之道,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