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路途人首蛇(3/5)
张涵虚面容一皱,大喝一声。
而后,二人恍若重生。
此时而后,回首,面带惊恐,看向张涵虚。
“道长,那是何种妖物,却是竟然好似要将人的灵魂钩去。”
但见这张生却是惶恐不安的向着张涵虚问道。
却是不如,柳林镇定。
此时的张涵虚清了清嗓子,而后开口道“却是人首蛇。”
古人以名字为“讳”,如无必要,讳于向陌生人透露,即使友朋相交,能称呼别号表字的,一般也不肯直呼姓名,至于天子及家君的名字,等闲更不可宣之于口,俨然视名字为一种必须保守的隐私。这固然是儒家伦常礼法使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先民认为名字寄载着一个人的灵魂密码,具有连通生命本源的神秘力量。
名字禁忌,肇始于周代[1],起初只用于死者,周人认为,名字带有生命的烙印,即使人死之后,名字与其本人的关联亦未消失。直呼死者之名,呼声传入阴界,深藏于幽冥的鬼神就会以名字为坐标,循由阳世的呼唤来到人间,危害与这名字有关的一切人事。因此对于死者,不可称其姓名,假如一定要有所称呼,应称谥号,这就是“讳”的由来[2],也是中国历史上垂两千年之久的避讳传统滥觞。
到后来,讳的应用范围扩大,不独死者,在生之人的名字也需要避讳了。生者姓名之讳,倒不是怕与幽冥有所牵扯,但故老传说,某些黑巫术是以名字为媒介发动的,术士窃取无辜者的名字,吸收他们的生命力量化为己用,不幸泄露了名字被邪术诅咒之人,从此厄运缠身,千灾百病,至乎精魂耗散而亡。于是古人立起许多规矩,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自己的名字,不肯轻易示人。此外,就算被叫到名字,最好也先确认发声呼唤者是谁,再做回应,因为还有些邪法和妖物,能够藉由唤名和应声这一呼一应的过程,与应声者建立起一种气机感应。
最著名的例子,非金角大王、银角大王莫属。
“我是新任黑魔法防御术老师,银角大王,现在开始点名。孙悟空!”
“……”
“孙悟空,你发什么愣,老师叫你,为何不应声!”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