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决战前夕(四)(2/5)
工地。
官渡,从鸿沟水南岸开始,便修建工事,听着四周叮叮作响的敲击声,薛议注意到,大军修建的箭塔与岸边还有自看他来蛮长的一段距离,秉着不懂就问的原则,薛议询问老兵,为何修建离岸如此支援。
老兵回答“校尉有所不知,鸿沟水如今是枯水期,到了涨水之时,水就漫过来了,再者,大军若是摆开阵势,迎击渡水的敌军,也得留点余地不是。校尉懂兵,想必比我这老叟更加。”
薛议点点了,表示明白。
沿着工事一路往南,离前方哨塔差不多五里地左右的距离,民夫们,便是络绎不绝的来此“筑城”,不错,在薛议看来,眼前修建的工事,同城堡无异了。
一般来说,粮草的军阵都是临时搭建,为了方便,一般采用木质外墙与哨塔结合,可如今摆在眼前薛议眼前的是,绵延不绝的牛队,运送着石头,然后慢慢的、一层一层的开始修建“围墙”。
古代运输石头去修城,和运输木头修城,是完全两个概念,调动的民夫,前者是后者的十倍不止,这等于是把南岸河内郡、东郡、甚至可能连颍川、济阴的民夫都跟着调了过来,充当劳动力。
这期间耗费的粮草、物资,而且因为损失劳动力,造成调动人口地区的治安、农业、工业方面的损失及停滞,完全是不可估量的。
而如此兴师动众的事情,想必袁绍那边也是早就知道了。
曹洪注意到,他身边这位大不了几岁的人物,是个很喜欢问问题的人,而不管询问的对方身份是什么,都保持着不卑不亢的态度,完全看不出来他们这种世家弟子对于民夫的高高在上的态度。
子曾经曰过的那种人,大概说的就是这样的人物吧。怪不得伯父、叔父们都非常看重于他。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