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高陵故(2/5)
没人知道它们叫什么,没人晓得它们究竟从何而来,也没有人了解它们的食用方式——这些植物,就由着自己的心意自然生长,肆无忌惮地生根发芽,随遇而安。
最早开始学会“欣赏”它们的,还是诸如毛虫、老鼠、牛羊这些本土的虫子和动物。
后来还是由里间上了年岁的老人们得出结论,认为这应是路过的候鸟们拉下的种子。
吃,现在肯定没人吃的。
柳奕也不在意这样的结果,反而觉着,这样也挺好,总归没人怀疑到她家头上。
——如那位先生所讲,这个时代有许多有趣的哲理,譬如“风起于青苹之末”。
田间的粟谷中,常会生长出一类叫做稗子的杂草,其实也就是野生谷类的一种,生命力极其顽强,传播起来也很厉害。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认为它们是和正经庄稼争夺水肥的没用野草,除之不尽。
但即使被农人们憎恶如稗草,不也一样被开发出了酿酒酿醋的功用么?
来自现代世界的高产作物们,就在这不受重视中,开始了自己的大靖之旅。
剩下的一切,便交给时间好了。
柳家的羊和椿家放的牛,自在山头悠闲地啃着新生的玉米,几个孩子又拎着篮子割草去耶。
和风中山花摇曳,紫色的小小蝴蝶悠悠地扇动着翅膀从草尖飞过……
此时的大靖中州,景中城南百里,石林山上——峰峦峻峭,层林叠嶂,山中鸟兽遥相鸣,正是一年春好时。
打着呵欠的小娃儿睡眼惺忪地问道,“阿兄,一路上怎地恁多车驾?”
锦衣少年仰着头,半眯了眼打量前方一片荒草丛生的高陵,转而问他,“你说此是何地?”
继续阅读!
“噫……”少年身后不远,阿右的马背上正坐着他家方满七岁的小弟阿梃。
“甚陵来则?”阿梃揉着眼睛想了一时,笑道,“公俞家的阿兄不是说,要带阿梃来观甚遗迹?”
“此处便是青阳陵——”十三四岁的少年抬起马鞭指了指前方秃噜了一大截的土丘。
这土丘背山面水,正占着石林山中最好的一处风水地。
少年看过一时,不住点头,回头又道,“陵者,昔年帝王冢也。这土堆里,埋则便是前朝的王上老儿。”
这少年略长开了眉眼,已有些浓眉深目的影子,不说话时总也扬着嘴角,一副似笑非笑的模样。
在盛京城中住了这许多时日,他们兄弟二人早已改说京中雅言——景中城的官话,把从西边带来的怀芗土语改得差不多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