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缩水(3/5)
但是在这里,大靖朝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假币”,像屠户所言的错币更多指的是私人铸币。
它们在民间,竟能够与过去的官方铸币一样流通。
之前柳奕已经知晓,这个朝代的百姓普遍使用的大多还是前朝铸币,因为朝廷本身没有发行过官方货币。
流通的货币不足,总归又不能没有钱币,这就造成了私家富户,只要有那个能力,想造钱币就敢开炉坊私铸。
甚至,私人铸币,都不算违法犯罪……
最后算来,连上柳奕的一百钱,她家的一季蚕茧收入,瞬间便缩水到只有二十九贯多不足三十贯。
在九贯多的“杂币”里,那两种所谓的“错钱”就有将近七贯,实际只能当正常的两贯钱。
余下两千多枚其他钱币,他们还不知道具体能值几个安平钱。
也就是说,当时她家卖出应作五万四千钱的干燥蚕茧,实际到手的收入,只有三万,和一辆八成新的鸡公车,加上那段半残次布料。
竟然被对方坑了至少三成。
而且现今的钱币益发地不值钱了。
按当时的三十六石粮食,如若放在现在,实价应值五万八千钱。
到目前为止,做这一笔“生意”,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她们一家已净亏了至少十一石粮食。
折合成钱币,则越亏越多……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