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省慎(4/5)
在一部分人眼中,儿女只等同于自己的“财产”或者“养老保险”,儿子是传宗接代“工具”,女儿是生产过程中的附属品。
就比如孩子端着一只陶盆摔倒了,“有无摔坏?”爷娘照旧得关怀一声的,但实际上,关心陶盆的时候比关心孩子的还多一点。
尤其女孩,长大嫁人后就跟自己完全没了关联,又有谁会去教育家里的锅碗瓢盆呢。
是以小女孩们的社交圈,除了友情之外,也是建立在互相学习,相互帮助的基础上。
她们从小一起洗衣一起打柴割草摘野菜采桑叶,是有“革命友谊”的。
自己遇到不会的事情,说不好从旁人那里得到的帮助比从爷娘那里得到的鼓励还稍微多一点。
白芸里别家的孩子,大多被年长些的姐妹兄弟带大,所谓长姐如母长兄如父,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也可能比跟爷娘还亲厚。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然,兄弟阋墙,男人们打个头破血流;姐妹拈酸,女人们老死不相往来的事情一点都不奇怪,家庭关系恶劣的也常见得很。
至多如黄家花姊儿那样,到嫁人之前,母亲才会正经地教育几年,密集传授一些持家经验。
那已是家庭关系不错,孩子也颇受疼爱的表现了。
像之前的柳大姊儿那样,独苗一棵,一直跟在她家阿娘前后左右的情况少之又少。
这种“宝贝疙瘩”,在女孩儿们眼中,都只能算得没有性别的“婴孩”。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