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节 小川,我想听听你的想法(1/5)
(一)
转回来再聊聊大萧条时期的中国,虽然表面数据上白银贬值维系着出口优势,以及白银净流入情况下维系着温和通胀,再加上欧美日本全都处于崩溃边缘,相对来说中国经济局面像是一枝独秀的样子。
然而这种水中月镜中花式的繁荣背后,却是极度的脆弱。
此时并没有完全工业体系的中国,对外出口的产品就是茶叶豆油等农产品、矿石原料和纺织品,同时需要大量进口大米小麦等谷物产品和糖来保障城市人口需求。
1928年北伐取得初步胜利之后的3年多时间里,长江中下游江浙沪地区没有再爆发大规模战争,相对于20年代早中期,作为生丝缫丝等纺织品的出口加工基地,该区域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恢复。
迭加日本金融动荡局势和货币升值因素,1929年和1930年,长三角区域的纺织品出口在欧美市场上抢占了不少日本的份额,要知道这一阶段日本生丝产量是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纽约生丝市场的日本产品份额更是达到过90。
东北的大豆和豆油、长三角区域的生丝缫丝以及棉纺织品,就是这个时间窗口出口的主力产品。
进口方面,由于经济危机影响,全球农产品价格均暴跌,虽然中国出口的大豆、豆油和茶叶价格也跌了下去,但是进口的小麦大米价格跌幅更大,两相对比还是对中国稍稍有利。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