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正月初一畅游滕王阁(2/5)
“你这笨蛋,还真要去尝试啊~这可是千斤鼎呀!”
此刻,只看到小家伙立马涨红了小脸,一副欲哭无泪的模样。
“好啦好啦,逗你玩儿呢,还不快赶紧跟着走。”蕊儿见状,也算是点到为止了。
孩子总算还是乖乖的牵着母亲的手,大步的朝前走去,父亲早已连人影都见不着了。
走着走着,终于来到了腾王爷的后花园,两个石狮子浩然挺立在门前,正前方还有一座大钟悬挂着,它的正上方还挂着几个红灯笼,每一个上面还毅然写着三个大字藤王府。
这边的每一件东西都让小家伙觉得很新奇。
他想都没想就蹲了下来,匍匐前进到了那口钟的正中心位置,手里还拿着一包自己爱吃的薯片,朝外头的母亲止不住的挥了挥手。
一路慢慢吞吞的走下来,终于在即将快要到达午间十一时的档口,他们一行三人总算是来到了位于滕王阁的第六层。
这一层是滕王阁的最高游览层。其东、西重檐之间,高悬着两块长5米、宽2米的苏东坡手书“滕王阁”金匾各一块。其内,虽是一个暗层,但设计者将中厅南北角重檐间墙体改成了花格窗,故光线极好。由台座之下的底层算起,这一层实为第九层,故大厅题匾为“九重天”。大厅中央,有汉白玉围栏通井,下可俯视第五层,其上方对一圆拱形藻井,寓含天圆地方之意。24组斗拱由大至小,由下至上,共12层,按螺旋形排列。取意一年12个月,24个节气。
斗拱采用的是明、清民间木作处理手法。彩绘采用五彩装,金碧辉煌。最顶端的彩绘,则是参照西安钟楼的彩绘式样精心绘制而成。这一螺旋式藻井,在我国古建筑中是不多见的,能给人以动感,凝神仰视,仿佛在不断旋转,不断变化,又给人以时空无限之感,这也正是设计者的匠心之处。藻井中央,悬挂着精雕细刻的“母子”宫灯,随气流变化,宫灯不停地微微转动。
在这“九重天”的西厅,有一仿古戏台凌霄,是一座小型戏台,每天进行古装歌舞表演。戏台两侧陈列有楚国曾侯乙墓乐器的复制品,有编钟、建鼓、双凤虎座鼓、二十五弦古琴等,深寓歌舞兴阁之意。其中,有湖北随县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编磬复制件。编钟为24件,可进行演奏,曾获得许多奖项。编磬为32件,其厚薄不同,敲击时发音各异。此外,还有土乐“埙”“竹乐”“排箫”,革乐“建鼓”“双凤虎座鼓”,匏乐及丝乐“瑟”、殷代“虎纹磬”“铙”等塑件,还有隋唐时代的乐俑。这些仿古乐器既是陈列品,又可利用它们进行小型的乐舞演奏。在大厅南北东三面墙上,便是大型的唐三彩壁画《大唐舞乐》。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