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相认(4/5)
在儒家蝉的地位可不一般,在他们看来蝉的生活习性是栖居高枝,而不衔草木筑巢;弃秽饮露,而不以粒粟为食;高标孤处,无求少欲。因此,蝉一到文人的笔下,经过先贤的思想感情的化合和点染以至人格化后,就成了高尚人格的象征,完全符合君子的象征。
“黎崇是你何人?”
薛宇恭敬的说道:“晚辈曾受教于黎老先生门下。”
周玄清点了点头道:“当年黎兄身居太傅之位,可他从不拒平民,设教坛与宫墙之外,弟子广布天下,可他的得意门生却了无几人,我都见过,可是足下……我们好像从未谋面。”
薛宇笑着说道:“晚辈学艺不精,有累恩师盛名,且受教时日不长,周老先生自然不认得我。”
“罢了,有黎兄信物在此老朽理当帮忙,不过时隔多年再见老兄信物为的却是朝中之事,当年黎兄在京城被贬离京满腔愤满,誓不回头,也不知此番老朽步入朝堂是否真合黎兄之意啊!”
薛宇面露歉意道:“恩师当年明知违逆龙颜却不改衷肠,直言不讳,此方是治学大家的风骨,故而晚辈认为,世事万物无处不道,隐于山林为道,彰于庙堂亦为道,只要其心至纯,不做违心之论,不发妄悖之言,又何必执念立身于何处。”
周玄清也是眼前一亮,对于面前的这个年轻人终于知道为何黎崇会赠送玉蝉了。
拿起手中的玉蝉轻声问道:“不知足下可知黎兄佩戴此蝉的寓意?”
薛宇笑着说道:“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
这两句话出自于曹植的《蝉赋》,就是曹操的儿子,做五步诗的那个。
《蝉赋》通篇就是讲解蝉的高雅,和很多文人都喜欢将玉石雕刻成蝉的模样然后佩戴,将自己比喻成精子。
周玄清看薛宇的眼神也是愈发的欣喜,笑着说道:“没想到老朽有生之年还能再见黎兄高足,于愿足矣,把手伸过来。”
薛宇头颅低垂双手奉上头顶以示恭敬。
周玄清也是双手将那玉蝉放于薛宇的手中,这也表明他已经认可了薛宇。
“如此寒冬之际老先生不顾年迈,为了往日旧情出门远行,晚辈感激莫名。”薛宇恭敬的说道。
周玄清摆了摆手道:“见此玉蝉漫说走一遭京城了,就是让老朽边塞一行也在所不辞啊!好了,足下所托之事已了,老朽也该回寺中清修去了,就此别过。”
“周老先生慢走。”薛宇行礼道。
看着周玄清离去的背影薛宇喃喃自语道:“不愧是大儒,也幸亏是在山林。”
真正的大儒是有其风格的,并不是明清时期的那些犬儒,不然的话薛宇造反最大的阻力可能真的就是这些人。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