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把帮忙变成生意(求订阅,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2/5)
马科是第一次接触到金州军的后勤供应体系,对于新一师这么高标准的伙食是非常惊讶的。
趁着卢象升为马科和杨国柱接风洗尘的机会,马科向林镇远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林参将,你们的士兵平时都是这么吃的吗?”
“怎么可能,要是餐餐这样吃怎么供应的过来。”林镇远连忙否认。
马科听了这才点点头,搞了半天还真是卢象升充大款收买人心。
“明天就没有这么多饭菜,只有土豆炖咸鱼,肉是不用想了。”林镇远遗憾的说道。
“土豆炖咸鱼?明天还有鱼吃?”马科不淡定了。
“只要水路能够保持畅通,天天吃咸鱼都没问题,就怕时间长了士兵们会吃腻了。”林镇远点点头。
“你们咸鱼很多吗?”马科好奇的问道。
“当然多了,不光是济州岛和辽南,就是上海那边产的咸鱼就多得不得了。关键是咸鱼价格便宜啊,比吃肉划算多了。”林镇远一脸得瑟的说道。
这个年代沿海一带鱼获丰富,只要肯下力气,收获一般都不错。
特别是金州军为了大力发展捕鱼业,填补粮食空缺,对捕鱼进行了大力的扶持。
捕鱼的两个重要工具船和渔网,金州军不但自己生产,而且鼓励民间力量也加入进来。
毕竟渔船不像军舰需要那么高的技术含量,除了远洋渔船,一般的小船厂甚至作坊都能造。
加上江南一带原本就有造船的基础,所以这几年造船业发展得非常快。
至于渔网,虽然没有后世的新型材料,但是金州军发达的纺织工业使得渔网成为了物美价廉的批量工业品,再也不能成为捕鱼业的制约。
蓬勃发展的捕鱼业带来了海量的鱼获,如果不能及时消化掉这些鱼获,这个行业将无法持续发展下去。好在金州军别的不多,盐是足够的,吃不完的鱼完全可以制作成咸鱼,长时间的保存。
一旦制作成了咸鱼干,从海里获得的鱼获才真正变成了商品,有了长途贩运的可能。
金州军甚至更进一步,直接将咸鱼加工成了咸鱼罐头,达到了开罐即食的程度。当然,如果能够加热的话肯定更加美味。
在辽南、济州岛、上海,各种鱼类加工工厂数量繁多。有几个人的家庭小作坊,也有几百上千人的大厂,只要是鱼获,除了不能吃的,他们全都要。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