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再造天朝

222.天杀的狗贼(1/5)

目录

天刚微亮,鲁若麟和祝化安已经来到了冷口旁边的山头,脚下的长城从山脊向两边蜿蜒伸展,直到视线的尽头。

长城这些年因为管理没有跟上,也没人进行修缮,已经显露出残破的迹象。

自从秦始皇修筑长城开始,长城就成了华夏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分界线。很多大一统的王朝对长城都多有修缮,其中明朝的力度是最大的。

可惜一味的防守并不能保证国家的安全,即使长城修得再好,军队建设不行一样没有什么卵用。

前有鞑靼、瓦剌、蒙古,后有女真,破关而入似乎成了草原势力的家常便饭,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防御作用并不大,特别是对大股敌军的入侵几乎等于不设防。

长城的防御体系是城墙与驻军相配合,缺一不可,明军的一条腿瘸了,长城的作用自然发挥不出来。

后世清朝因为本身就是北方渔猎民族出身,又奉行满蒙一体的统治政策,基本解决了华夏北方的边患问题,所以康熙才能有底气喊出永不修长城的豪言壮语。

鲁若麟站在长城的烽火台上,望着远处的冷口关城,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长城是华夏民族的保护墙,但也是一道枷锁,圈定了华夏民族的核心领土。兴则出长城西出北进,衰则守长城回到基本盘,长城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见证了诸多王朝的兴盛与衰亡。

在鲁若麟心里,长城最好还是作为旅游景点,将华夏的安全寄托在长城上是非常不靠谱的。华夏的核心区域应该保证绝对的安全,将周围地区全部纳入华夏的统治,建立一个大大的华夏统治圈,这样才是对华夏本土最好的保护。

这还是鲁若麟来到这个时代后第一次来到长城,虽然他前世也去过长城的旅游景点,但依然为长城的宏伟壮丽所折服。

不过与后世强大的华夏祖国相比,泱泱大明居然要靠一堵薄薄的城墙来保护自己的安全,鲁若麟感到非常可怜和可悲,更是可恨。

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鲁若麟觉得一定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华夏民族不应该被圈定在小小的故土,外面还有众多的土地等着华夏人民去征服。

感慨只是一时的,眼前的问题还等着鲁若麟去解决。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日月星学院 我养狗是为了拯救世界 幺女无畏 女装与战车 仙门逆徒 艾泽拉斯王子复仇记 穿越远古的悠闲生活 所有人都以为我是某过世大佬 有衡鸾 大唐:神级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