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再造天朝

113.谋划辽南(1/5)

目录

古代华夏一直奉行皇权不下乡的政策,为了尽快得到地主阶级的支持,新生王朝一般都会给予地方大族一些权力,将对地方百姓的日常管理权交给了这些地主豪强。一方面是降低统治成本,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稳定社会秩序。

在王朝初期,这样的统治效果很好,那些地主豪强的实力并不强,新生的政权由乱转治时也往往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社会资源也比较充沛,基层矛盾并不突出。

但是到了王朝的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豪强势力壮大,垄断了社会上方方面面的资源,依靠手中的权利剥削底层的百姓。贫富差距无限扩大,富者连陌千里,贫者无立足之地。广大的农村地区,地主豪强依靠手中的行政资源,迫使自由农大量消亡,最终的结果就是没有活路的农民揭竿而起,改朝换代。

这样的情况在大明格外的突出,从根源上讲就是基层组织已经沦为了地主豪强的后花园,他们抢占了绝大多数的土地资源,肆意盘剥穷苦百姓。又反过来利用权势逃避纳税义务,将责任转移到贫苦百姓身上,造成更多的贫民逃亡或者造反,王朝在基层的统治已经开始瓦解。

熟知历史的鲁若麟肯定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一个王朝的制度有很多都是在建立之初就留下基因的,越往后走想要改革的成本就越大。如果只图一时爽快,将基层权利下放,越往后想要收回的希望就越渺茫。开局有多爽,结局就会有多痛苦。

所以兴汉军从一开始就将统治触角深入到了最底层的农村和里坊,杜绝了豪强、大族对底层人民的影响。虽然这样做在管理成本上确实增加了支出,但是也避免了政权与民众脱节。

扫盲班的普及培养了大量的识字群体,这些人文化水平不高,但是稍加培训进行基层管理还是可以的。在镇一级是专职的管理人员,由都督府委任,在村、里、坊一级则是兼职和专职视情况而定。

这些基层官员原则上优先考虑军队中退伍或者伤残的士兵,这些士兵经过军队的洗礼和学习,比普通人更有学识和眼界,对兴汉军也更加忠诚。

兴汉军的士兵并不是终身制的,到了一定年限没有到相应级别就会退役。如今兴汉军的整体士兵年纪都比较年轻,最开始收编的那群海盗里年纪大的已经退役了,开始做起了官老爷。虽然是最小的基层官,对他们来说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日月星学院 我养狗是为了拯救世界 幺女无畏 女装与战车 仙门逆徒 艾泽拉斯王子复仇记 穿越远古的悠闲生活 所有人都以为我是某过世大佬 有衡鸾 大唐:神级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