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六章 拦路之碍(3/5)
车辆干脆放下了要去全国各地跑的业务,一门心思扎在厂里,随叫随到,鼎力支持。
最值得一提的是,还要说是小铁子。
要是没有他的帮助,武文杰的构想恐怕就难以实现了。
什么构想?时速120公里啊。
武文杰当时只想着定目标了,却忽略了现实的可行性。
参赛车型的转向架,是按100公里时速设计的,并且已经完成了制造任务的四分之三。
目标有了调整,武文杰赶紧召集会议,研究讨论相关方案。
大家展开一说,武文杰才发现自己盲目乐观了。
时速120公里的转向架,已有成型的设计方案,但要重新开始制造,不仅时间上来不及,工期过短也会使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
对既有的转向架进行改造,工程量大不说,还有几个关键的技术点缺乏有把握的调整方案,同样难以保证安全。
转向架相当于火车的腿,就安全运行来说,它的重要性,无论放到多高的位置,都不为过。
遥想当年,老设计科长就因为对老七的浮躁作风有看法,便千方百计阻止他从事转向架这个行当,当时相关的几个人,包括武文杰在内,一个个都煞费苦心,绞尽脑汁来应对。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