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信息科技学报(2/5)
但是凭什么?我们阅读前沿科技资料,都是英文的,这没办法,是我们科研水平决定的。我们看的东西是别人写的,必须要迁就别人的语言。
但,这次明明我是最先进的,我为什么要“吧啦吧啦吧啦”凑上去写成英文去方便别人?不发,坚决不发。
要发就发中文,以后全发中文,爱看不看。
郭一不愿意发英文,林炳申教授也没太在意。
虽然发英文核心在国际上影响力更大,但以这个研究的水平、这篇论文提出的全新理论体系,即便是发中文,国际影响力也绝不会小,顶多是需要发酵的时间更长一些罢了,无伤大雅。
国际影响力,这简单的几个字是林炳申教授一生的追求,从开始的时候自己追求,到后来,带着自己的学生一起追求,而今天,他已经渐渐退出一线,开始指导自己学生去代替自己追求了。
国内的学术、科技、甚至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都太弱,话语权也太小了。
他之所以创立特别班,立志培养高水平人才也有一部分是出于提高国内学术、科技影响力的目的。
但实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尽可能的发往更高级的期刊,更有影响力的平台也就成为提高影响力的另一重要途径了。
“如果郭一的成果能够解决世界上其他所有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别说是发表成中文了,就算是发表成甲骨文都没关系。
如果顶尖的研究成果全在华夏,全都是用中文发表的论文,那……”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