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血染佛寺(1/5)
燕子园中这番热闹,安舒与曹宗钰自是不知。
他们此刻正沿街而行,前往龙兴寺。
龙兴寺之名原本出自前朝神龙年间。则天皇帝逊位之后,中宗复位,敕令各地兴建中兴寺,右补阙张景源上疏,认为武周与李唐,原本母子一体,以唐代周,不能说是中兴,不如改为龙兴。中宗纳此言,遂行于天下。
“京中也有龙兴寺,不过香火较之此处,大有不如。说起来,这天下诸路诸州府的龙兴寺,你猜哪一处香火最旺?”
安舒想了想,道:“你既特地说京中香火不旺,虽不知缘故,但若以此例类推,则多半离京城越远,越是繁盛。那我猜不在敦煌,便在交趾,可对?”
曹宗钰摇头笑道:“你想得有道理,不过却没猜中。这香火最盛之地,却在于阗。”
安舒果然诧异:“于阗也有龙兴寺?”
“于阗在唐时为安西四镇之一,曾设毗沙都督府。其国中向来倾慕中华上国之风,先后有两任国王改姓为李。天宝之乱时,国王曾不远万里,率部赴中原之难,故而他们自然也奉唐帝诏,建龙兴寺。”
安舒点头道:“于阗佛国之名,我也有所耳闻。既然于阗素来信佛重教,又追崇唐时,这龙兴寺之兴旺,便也在情理之中了。”
曹宗钰道:“你说得固然有理,但有一层,你却不知。于阗与黑汗国土相连,黑汗国弃了佛教,转信天方,两国之间纷纷扰扰,百年未休。彼此攻讦愈烈,则各自奉教愈诚。于阗龙兴寺的香火固然由此而盛,黑汗的天方祠只怕也不遑多让。”
安舒叹道:“在太学时,曾听苏博士讲过,宗教之利在助世劝善,可作道德文教之补益。世人因种种机缘,未必能沐文章教化;再者世人畏死,怕的是彼世茫然了了,管你文教如何兴盛,于此处,也无甚着力。因而,诸般宗教得以兴盛。
其弊却也彰然,僧众不事生产却广聚资财土地,不利于朝廷财税;广收教徒,不问来历,往往作奸犯科之流,厕身其中。
因此故,世宗孝文皇帝在世时,曾废天下寺院凡三万三百三十六所。时人詈之,文皇帝言道,‘吾闻佛志在利人,虽头目犹舍以布施,若朕身可以济民,亦非所惜也。‘若论救世之心,文皇帝可称菩萨!”
又笑道:“本朝自文皇帝整顿佛寺以来,释家便勿复南北朝之胜。于我国家,自是幸事。不过大国与小国,治国之道,或有不同。似于阗、黑汗这般,奉立国教,治于国政,倒不知其利弊短长。将来若有机缘,能去其国中游览一番,倒也未始不可。”
两人一边议论,一边慢行,阿宁和阿冉紧随身后,这时候已经走到龙兴寺正门口。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