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终曲(1/5)
光盛三年,三月,广州。
广州地处岭南,面海临江,是大虞朝最重要的商贸之城。按规制,州成三重,即罗城、子城、牙城合构成三重。罗城为外城,环抱在子城外;子城即内城,也可称瓮城或月城;牙城则是子城中之重地,是卫护岭南节度使府宅的最内围的城中之城。
大虞自开国以来尤为重视贸易,陆路以京城为,与西域各国通商,换取良马、香料、药材、铁器、美酒、瓜果之类;海上则自广州始,与大食、波斯、天竺、狮子国、南天竺、婆罗门国、新度河、提罗卢和国、乌拉国等数十海外小国往来。
城中富商巨贾云集,每日进出的巨型商船数量惊人,无数珍珠、香料、象牙、犀角、玳瑁等奇物充盈市场,是名副其实的富庶膏腴之地。
不仅贸易,更有进贡。“南海有市舶之利,岁贡珠玑。”其实除了珠宝珍玩之外,番邦经广州进献朝廷的飞禽走兽,数量也是极多的,比如上年月氏国进贡的狮子、文单国进贡的大象和波斯进贡的犀牛、诃毗施进献的五色鹦鹉,不一而足。
不少番邦商人常年居留于此,节度使兼刺史干脆在子城设立了“番坊”,命番商侨民聚居于此,推选一名“番长”,报给官府批准后,就负责管理“番坊”大小事务。这样新奇的政策虽然闻所未闻,但施行起来倒很有奇效,不但减少了番商和侨民与当地人的冲突,也令市舶使司的差事好办了许多,连最头痛的征收“舶脚”都比往年翻了番。
这位姓卫名六的岭南节度使兼广州刺史是三年前携家眷到任的,极少公开露面,所以百姓们都没什么机会得见。但三年下来其名声却是街知巷闻,众口一词说这位封疆大吏手段狠辣凌厉,智计百出,且行事往往出人意表,不过倒也做了些好事。
牙城内恢弘的刺史府邸后花园。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