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惊喜殷氏三父子(2/5)
中国近代有确切记载的东北水稻,是由逃难进入东北的朝鲜人试种并推广起来的,而后来高产的良种,则是从日本北海道引种过来的。
不过,此时的北海道未必有稻种,即使有,也不一定能弄到,看来只能用朝鲜的稻种了。
朝鲜的稻种亩产只能做到150公斤左右,但相对于汉朝的平均亩产63公斤,已经是高出了一倍多了。再考虑稻种的选种进化,田峻估计,朝鲜的稻种在汉末,即使用上后世的曲辕犁深耕、浸种和烤田等技术,也只能达到130公斤左右。
不过,也足够了!比汉末的亩产63公斤高了一倍!
东北平原只要稍微开发一下,广种薄收,足以养活上千万人。
……
关于古代朝鲜是否有稻种的问题,田峻一点都不担心。
朝鲜(韩国)有着1.3万年以上的水稻种植历史,虽然中国的江南地区1.5万年前就有种植水稻的历史,但自大的韩国人依然“自称”是全宇宙水稻种植最早的国家。
好吧,暂且不管韩国人是如何自大,凡事有利有弊,也正因为韩国人的这种“自大”,使后世的田峻了解到朝鲜在这个时代是有水稻种植的。
然后,就是要如何获得稻种,田峻把主意打到了那六千多高句丽俘虏的身上。
高句丽人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汉人同胞,有些甚至本身就是被高句丽占居的乐浪郡的汉人。
田峻首先让人将长相与汉人相似的人挑出来,清点一下,竟然有两千多人。田峻将这些人单独关押到一个俘虏营中。
田峻让人在这个俘虏营的中间搭了一个台子,台上放了十几个装满东西的箩筐。
然后,田峻施施然地走到台上,对俘虏们说道:“我把你们找到一起来,是因为你们的长相与汉人一样,所以,我想放了你们!”
就因为长得与汉人一样,就要放了我们?
俘虏们一片哗然,纷纷窃窃私语。
田峻很满意这先声夺人的演讲效果。
待俘虏们的议论声稍微平息了一下,田峻又道:“当然,这也是有条件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