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拍板(1/5)
“皇上,因为是科举,你对你未来的臣子们有什么期待吗?”
朱启“未来的臣子,朕希望他们不要太清廉,希望他们不要太团结,要是对于一般的团体,对于一般的事情。一个人清廉和团结都是特别好的,唯独在朝廷上,团结和清廉是要不得的。”
淑苑“为什么?”
朱启“这帝王,都没有说过希望自己的臣子贪污这样的话,相反,往往反腐倡廉,口干舌燥。若说皇帝鼓励官员,恐怕令人费解。帝王说的话多着呢,不必句句当真,作为皇帝,有些话不能不这么说,但本意未必是这样的。历代皇帝制定的官员俸禄标准往往很低,就拿本朝来说,一品大员年俸一百八十两白银,基层的县令,一年仅领几十两银子,当然,除了银子之外,还有一些实物,比如知县一年可得四十五斛米。就这些钱物,还要雇师爷、雇轿夫、雇厨师、雇跟班,遇上地震滑坡泥石流得捐款,此外,每个官员都有一大家子几十口、甚至上百口人要养,要是要养好一家人,这些银子恐怕是不够的。”
淑苑“历史上不取一文的人,好像是没有,吏妄取一钱,即与百千万金无异,记得有一个臣子,他自己“不取一钱”。皇帝知道他确实清廉,在外做官,因为俸禄不够支出,连妻子都不带到身边,每天粗茶淡饭只能吃个半饱,所以,随口说了些鼓励的话。但官员退下后,皇帝望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地说,此苦行老僧也,若是如此的话,确实是,做清官不易啊,做那么清的清官真的不易。”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