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大宋清欢

第157章 大雁汤底兔肉火锅(3/5)

目录

风炉本为唐朝时的“茶圣”陆羽所制。陆羽将魏晋时煎茶用的三足“鬲”改良,成为可以架在小小炭盆上的高足鼎炉,鼎中煮水,调盐料,投茶末,士人围炉对坐,一边等待茶汤沸腾,一边畅所欲言,如此风仪的雅重韵致,岂非胜过酩酊大饮?

然而今日,面前的风炉却显然又经过了改造,底部炭炉的敞口变得更大,坐于其上的陶盆也更宽阔,犹如海碗一般。

此际,炉底的小炭块已燃得通红,店家端来的覆釉陶盆里满满一锅汤水,坐上炉子没多久,便沸腾起来,飘出阵阵浓香。

曾纬好奇地问掌柜的浑家:“这汤一股禽肉浓香,却又怎地清如泉水?”

那婆子恭敬答道:“官人,此汤,乃用猪骨和大雁的架子,小火熬煮一夜而得。大火汤浊,小火汤清。熬成后,若汤上还有浮油,俺们就用丝瓜络置于汤面之上,来回扫汤,浮油就都被瓜络吸走啦。”

曾纬“哦”了一声,心头却更为疑惑。这金明池附近的店家,虽也不能全然视作腌臜不忌的山野村民,但对汤色都如此讲究的,应也不多见。

姚欢听了这汤的制法,心里想到的,却是此前在宫中见到郝随做的“开水萝卜”。用虾茸丸子扫汤,然后弃丸不食,这样矫揉造作、浪费食材的所谓“讲究”,与这里的农人用丝瓜络吸附油污的“环保”做法,高下立现。

真正热爱美食的人,从不对那些明明可以吃的食材,得瑟什么“弃之不用”的。

老天爷给面子赏的,世间人花力气养的、种的、捕的、捞的,四季荤素、万千风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块肉片蔬应该倍感珍惜,怎可随意糟蹋丢弃。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锦临 魔王的讨债小爱人 领主之吝啬鬼系统 彪悍娘子绝色夫 他从地狱里来 我在斗破开商店 九木云香 重生真的很淡定 随身带了个小世界 大唐:从种土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