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邵先生来了(2/5)
单位母体的鱼卵虾籽的数目,都是惊人的。院里专门饲养的小龙虾,不遭遇恶劣的自然灾害,即使以两成的比例算,每只小龙虾也能出产四五十个虾苗,那么这一池,到了明年春夏,就能有五百只成虾,它们再繁殖一年,后代就上万了。
姚欢觉得,自己应该认真考虑规模化养虾的问题,毕竟,如果要让小龙虾的产量达到饭食行的供应量,靠自家院子里养,肯定不行。
她此前向明月楼的孟掌柜请教过,知道在开封城外,有养殖业雏形的,是猪、狗、鹌鹑、鸡鸭,但鱼虾鳖贝这样的水产业,仍是原始的野生捕捞状态,靠黄河、汴河等几条大河的出产,完全看天吃饭。
同时,孟掌柜还说过,开封城外金明池周遭,有种植水稻的田地。
只是此时,中原的水稻,不如南方引种的占城稻产量高和耐旱,因而大宋都城的稻米供应,很大程度依靠南方漕运。
只要有水稻田,而且可以买卖,就能买一块来,将虾苗运过去,尝试在稻田里进一步扩大小龙虾的繁殖规模。
即使这样一来,小龙虾的养殖和食用,就不再是秘密,也无妨。后世的中国,多少人在同时养小龙虾,照样共同致富嘛。
就好比五味鸡爪,同行们也开始做,又怎样。一来名气首先还是从沈家饭铺打响的,姚欢觉得完全可以去和同行谈,与其你们自己卖,不如做我的加盟店,打我的旗号。二来,就算不做加盟店,各家出自己的五味鸡爪,带动开封城的流行食风,对沈家来讲也不亏。消费客群壮大,好比蛋糕做大了,大家都能吃得更饱。
姚欢正盘划得津津有味,却听院门被敲响。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