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一章 憋了一个大招(4/5)
说完这一句,他又有些感慨的说道“这位苏先生还真的是,难怪不容于朝廷,三翻四次的被流放出京……”
苏轼这种凡事急于冒头,丝毫不懂得变通,不讲究方式方法的人,也就是大宋朝廷比较‘和谐’——不杀人。
要不然,苏轼不知道被人整死多少次了。
赵煦喝了口茶,看向青瓦房方向,忽而的笑着道“章相公憋了一个大招啊……”
陈皮躬着身,仿佛没有听到。
赵煦说完这一句,又喝了口茶,道“章相公这么卖力气,朕也不能闲着,你去,将我大宋的勋贵公卿的名录整理出来。”
陈皮语气平淡无波,道“是。”
外面人不知道章惇在谋划什么,陈皮作为赵煦的大太监却是心知肚明——何止是大招啊……
赵煦放下茶杯,双手揉了揉脸,镇定精神,继续看着身前的奏本。
与此同时,苏轼已经到了庆寿殿。
朱太妃对于苏轼的到来很是高兴,还以为苏轼答应了,十分振奋与客气的将苏轼迎进去,笑着说道“苏学士快请进,无需拘礼,请坐。”
朱太妃对于苏轼这样的文学大家很是敬重,又是要给赵似做先生,真的是一点怠慢没有。
苏轼恭恭敬敬的行礼,没有坐下,直言说道“娘娘,下官是戴罪之身,回京是为了家中丧事,没有政事堂的许可,下官不能留京。”
朱太妃不以为意,笑着说道“苏先生这个放心,我去给你说,政事堂的几位相公,还是能给我一点面子的。”
朱太妃这点自信还有的,再不济,赵煦还是肯听她的话的。
她之所以这么急,其实是因为赵佶被废后,引起的担忧。他的一个儿子是官家,已经不用她继续担心了,但是小儿子赵似,未来的路令她忧心忡忡。
苏轼这次来,自然不是回来继续做宫里的侍讲学士,沉吟着说道“娘娘,可听说……朝廷要废除科举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