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苏轼回京(2/5)
工部一群人在杨畏的带领下,跟在赵煦身侧,一个个神情激动又紧张。
赵煦环顾一圈,与杨畏等人道“工部当前要务有两个,一个是对黄河,长江的治理问题,要拿出切实可行的策略来。不要闷头在衙门里,要脚踏实地的去考察,咨询有经验,有能力的人,方案也是要长久,治标治本,尤其是黄河。临近汛期,不可懈怠。其二,就是对全国的官道,桥梁进行梳理,分析,做好情况总结,争取尽快呈给朕看。”
杨畏神色一肃,道“臣遵旨!”
其他人纷纷跟着点头,气息有些急促,很想接话。
赵煦又思忖了片刻,道“杨卿家,工部的事情,你先担着,等政事堂那边拟好旨,就会正式颁布。”
皇帝想要任命官员,不是说句话就行的。还得在三省走完一套程序,这才是法理。
现在三省都在政事堂,就需要政事堂那边走程序了。
杨畏躬着身,道“臣遵旨。”
他一点都不紧张,要是以往他这个任命或许通过不了,但是现在,谁还敢忤逆官家?
赵煦感觉差不多了,便向前走去,迈下台阶。
杨畏连忙跟着,其他工部官员则拘谨的立在台阶上,抬手恭送。
这时,童贯匆匆走过来,在赵煦耳边低声道“官家,政事堂那边忽然多出了不少为吕大防等人申辩的奏本,都在说吕大防的功绩,官家应该酌情赦免。”
赵煦看向皇宫方向,随口的道“不奇怪。”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