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一三章 一粒米,一个国(2/5)
在明清时期的朝廷官制之中,确实是户部尚书管理朝廷的钱粮,因此户部尚书在私下里往往又会被称为“大司农”,因为在汉代大司农就是主管农桑的,而即使是到了明清时期,华夏的国库收入和粮食还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
但是现在大汉的工商业快速发展,农业反倒已经越来越不是朝廷的主要收入,粮食一般不会再转换为钱财进入国库,而是直接进入市场被售卖干净或者直接运往前线作为军粮。
对于明清时期的户部尚书来说,农耕的收获就是朝廷的主要收入,所以户部尚书管理农耕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样的规划对于大汉显然就不适用了。
因此将农耕分割出来也在情理之中。
李荩忱期望能够在六部之外新设立农部,不过暂时还是被大家劝住。农耕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但是陛下你最好先看清楚一下现实,朝堂之上,官员们各司其职,已经疲惫不堪,每日里围绕着自己手头上的那些事情团团转,如果没有足够多的人才来支撑,那么就算是设立再多的部门有什么用,所以还是先等今年的殿试结束了比较好,至少朝廷又有了一批新鲜血液。
朝堂之上的难处李荩忱当然也能体会到,所以他自己也退了一步,农部固然可以先不组建,但是相关的机构得来一个,因此李荩忱从相对比较清闲的礼部抽调出来三个人,又去户部好说歹说把原来负责农桑这一块的官员给挖了过来,总共凑够五个人,组成了这个劝农司,目前是直属于尚书省的,意思自然非常清楚,等到人凑齐了,那么农部就会以此为基础组建起来。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