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天降异象(4/5)
“这个问题我不是回答过你了吗?现在国安寺的人还能找得到吗,我想知道当时的情况。”
“都是15年前的人了,恐怕一下子难以找到,国安寺被烧毁之后,父皇下令修建了另外一座寺庙。但是很奇怪的是,国安寺的所有僧人都没有过来而且消失得无影无踪。”
“你们没有去查吗?”
“查了,但是当时对姑母的流言非常多,而且说得很难听。父亲为了压制这些流言费尽了心思,至于国安寺那边的人就没有去找了,当时父皇也找过想把这件事情调查清楚,可是奇怪的是国安寺的人确实一个都没有见着,而且也不知道去了哪里,很多调查的官员都说是因为害怕所以逃走了这个理由倒不是不可信,因为当时如果真的是发生了可怕的事情,说不定他们因为害怕确实就走掉了。”
“也就是说这件事情找不到人问清楚了?
“估计很难,但是我可以帮你去找找。”
“那天晚上肯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至于是不是我母亲引起的还不能确定国安寺究竟会去哪里了。”
大家都沉默不语,这件事情已经是老皇历了,如果今天不提出来,可能大家都已经忘记了。
“对了,你们有没有看过一个手上带着老鼠金手链的女人?”
两个人都摇摇头。
阅筱想到天降异象……天降异象在人间本来就是一件让人心生敬畏的事。
后世大凡皇帝出世,多半都会有些异象,例如狂风暴雨流星彗星放香放光等等,总而言之就是要告诉世人,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
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遮住月亮的天象。古时候也称彗星为“星孛”、“蓬星”或“长星”,民间多成为“灾星”、“扫把星”,人们便把战争、瘟疫等灾难归罪于彗星的出现。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比欧洲早630多年。
还有白虹贯日,即白色的虹霓横贯太阳。这里的“虹”并不是彩虹,而是一种“晕”的天象。日、月光线通过云中冰晶发生折射或和反射而产生的位于日、月周围的光圈、光柱、光弧、光点的总称。晕的出现常是天气转变的一种预兆。天气谚语中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等。古人认为白虹如刀,日为君王,预示着君王被威胁的征兆。如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因此白虹贯日作为成语意为将有重大的变革发生。
据说还有一种“荧惑,”指的是太阳系中的火星,因其荧荧似火,行踪不定,得此称呼。“守心”的“心”指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心宿由三颗星组成,古人认为这三颗星,分别代表了皇帝和皇子,皇室中最重要的成员。“守心”是指火星在顺行和逆行的转折期间看似行进速度较慢,这个缓慢的转向过程叫做留,留在心宿区域徘徊不去,就是“守心”。火星在东西方文化中都预示着战争、杀伐,因此荧惑守心的出现在古人看来并不是吉利的征兆。轻者天子失位,重者就是皇帝驾崩,丞相下台。对于“荧惑守心”最着名的记载便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三十六年荧惑守心”。而且巧合的是的确在秦始皇身上应验了。这也成为荧惑守心这一天象的神秘之处。
至于天象就更多,水星凌日发生的原理与日食相似。由于水星和地球的绕日运行轨道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有一个7度的倾角。二者只有两个交点升交点与降交点。因此,只有水星处于轨道上的这两个交点附近,而日水地三者又恰好排成一条直线时,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太阳上有一个小黑斑在缓慢移动,这种现象称为水星凌日。
天降异象也不是没有根据。
资治通鉴公元前185年
“秋,星昼见。”
在公元前185年的秋季,星星在白昼出现。
星星在白昼出现,这太不可思议了,唯一的可能就是日全食。可是,日全食在书中都有单独记载的,可见这种情况并非日全食。那么,这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
资治通鉴公元前32年
八月,有两月相承,晨见东方。”
公元前32年,八月份,早上东方天际,一上一下,出现了两个月亮。
晚上同时出现两个月亮,恐怕是闻所未闻,这种天文现象又该如何解释
资治通鉴公元318年
“十一月,乙卯,日夜出,高三丈。”
公元318年,十一月份,太阳在夜晚出现,高度只有三丈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