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3【国际化的北京国子监】(2/5)
他们在出发之前,就已经能够使用汉语交流。第一次停靠是在新加坡,那里跟印度港口没啥区别,第二次停靠则是在广州,宽阔巨大的城池把他们吓傻了。
接下来又在杭州靠岸,六十多米高的灯塔,让三个婆罗门子弟想要下跪。
天津以东的工厂区,浓浓黑烟喷着火星,仿佛一只只从地狱爬出的怪兽。听说那里就是噩梦起源,率先产出廉价的棉布,把南印度的传统纺织业冲击得一塌糊涂。
到了天津北,可怕的蒸汽巨兽,沿着铁轨而奔驰,把他们带进更加光怪陆离的世界。
“今天进城,带你们去国子监注册。”黄煦敲开他们的房门。
三人站在过道,齐刷刷朝黄煦作揖:“多谢先生!”
十多个奴仆跟着下楼,黄煦皱眉道:“带这许多家奴作甚?一人只许带一个,专门给你们背书箱。”
“是!”三人乖乖听话。
南城外和东城外都非常繁华,外地商贾多住在城南和城东。商业的兴盛带动城市繁荣,城墙根下到处都是民居,并且在城外形成了街市。
舒拉克走到街道上,好奇左右张望,看到许多背着书箱的士子。他忍不住问:“这些都是学生吗?”
黄煦解释说:“应考士子。下个月就会试了,他们如果考试过关,就能被取为进士,然后授予各种官职。”
特里维迪问道:“他们都是贵族吗?”
黄煦笑道:“他们大部分是平民出身。在大明,只要户籍正常,每个人都有资格读书考试做官。”
三个印度青年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突然,一群官差出现,把靠外围的解释弄得鸡飞狗跳。
工部营缮司郎中汤训,正是王渊的贵州老乡,也是一起拜入王阳明门下的同窗。他手里拿着营造图纸,大手一挥,最外围零星的民房就要被拆除。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