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重设兵将(3/5)
言赏则不与,言罚则不行,赏罚不信,故士民不死也。今秦出号令而行赏罚,有功无功相事也。出其父母怀衽之中,生未尝见寇耳。
闻战,顿足徒裼,犯白刃,蹈炉炭,断死于前者皆是也。
夫断死与断生者不同,而民为之者,是贵奋死也。
夫一人奋死可以对十,十可以对百,百可以千,千可以对万,万可以克天下矣。今秦地折长补短,方数千里,名师数十百万。
大致而言,就是六国君主失信国民,故兵卒不敢死战,耕民不愿劳作,而秦国闻战事,无一不跺脚赤膊,迎着利刃,踏着炭火,上前拼死的比比皆是。
由此而观,秦得国民之心,而六国皆怕死之徒,焉能不灭?
除此之外,也许会有人说,姬无夜等人弄权专政,皆是韩王安懦弱无能,才导致韩国国力衰退至此。
其实并不是,就以秦国而论,自商鞍变法以来,六世秦君皆奋发图强,秦国国力日益壮大,看上去很像是君王功劳。
然而,并不是如此。
首先,秦国六世君主也是人,其并非没有犯错,只是因为犯错的成本和影响比较小,所以不太明显。
而在这一点上,首功不得不归于商鞅。
而在这秦始皇之前的六代国君,不是国君没有犯错误,而是想犯错误的基本上都早早去世了。由此,很多人的印象中,秦国君主和军队无往不胜,六国总是屡战屡败。
秦国自变法之后,君主并不能完左右国势变化,也因此,规避了大部分的风险,积蓄百多年之势,锐不可当。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