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一十七章 人心(3/5)
此时虽然早在春秋战国之前,就有古越人栖息繁衍,但两三千年来,目前初步估算可耕种田地仅二十万亩左右,而将乡豪地主、奴婢、佃户以及小自耕农都统计在内,全境大约仅有两万五千余口。
叙州一县的丁口,大约也就三万多人,辰州、思州等西南羁縻州县的丁口规模要更少,甚至少到万余人,但在江南鱼米之乡,广德旧县的丁口规模就相当偏少。
因此在广德县城被摧毁后,朝中便索性将广德旧县拆给郎溪、安吉两县,而省去重建广德残城的靡费。
韩谦控制广德旧县全境之后,首先便是使冯缭、季希尧两人暂领广德县事。
虽然那么多的妇孺老弱疏散到浮玉山,但不意味着放手不管,甚至还要比以往数倍精细的去照顾这么多的老弱妇孺,才不至于出现大规模的饥荒病疫。
这需要精于吏事的冯缭、季希尧等人将更多的精心投入进来,才能面面俱到,不会出太多的漏子,而同时韩谦还要冯缭、季希尧在广德旧县推进初步的授田工作。
履行他最初对召征奴婢入伍的授田承诺是一方面,尽一切可能避免赤山军沦落为流民军,有落脚之地是一方面,但更主要的还是要在当前如此恶劣的物质供应条件下,保持人心不涣散,保证士气不低迷,那就需要给大家有看到曙光的希望。
投军的奴婢是那样的虚弱,是那样的不堪一击,是那样的衣衫褴褛,却也有一个很容易被世人忽视的优点,那就是这些最低层、最卑微的奴婢,只要给他们希望,他们就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忍耐力、坚韧以及奋不畏惧的勇气。
这便是李遇所说的“败也人心”、“立也人心”。
韩谦只要保证赤山军的人心不涣散,楚州军与安宁宫打出屎起来,他都可以暂时不用理会。
然而授田之事极其复杂,绝非想象中那么容易。
那些逃走的大户,其田宅当然可以直接征收过来,但也仅有三四万亩耕地的样子,根本就不足以对赤山军将卒及家小进行普遍的授田。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